1. 白居易在苏州的景点忆江南是公元837年写的。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忆江南指《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这三首词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2. 苏州白居易故居在哪里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合称“元白”。 3. 苏州白居易纪念馆在哪里8:30-16:30,周一闭馆 4. 白居易去过苏州哪些地方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5. 白居易在苏州的事迹山塘街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唐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当时苏州城外的河道婉转曲折,难以疏通,更不利于行船。于是,他下令将河道开挖成直河,从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再把挖掘出的泥土填堆成长堤。 这条河道叫山塘河,因此沿河夯实的堤路,称为山塘街,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又因为这条长堤是白居易主持修建的,后人亦称为“白公堤”(不是西湖的白沙堤哈)。 现在去山塘街,我们坐地铁到山塘街站即可,出站步行5分钟,就可到达山塘桥,这是一座新修建的公路桥,沿台阶到桥下,就到达山塘街的核心景区——山塘老街 其实,这一段只是核心部分,山塘老街全程一共有七华里之长,约3.6公里,从阊门城楼开始,沿着山塘河一直能步行至虎丘风景区。 6. 白居易在苏州做什么官太子宾客、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公元827年白居易由苏州回到长安,拜秘书监,次年正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公元829年称病回到洛阳,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只领取俸禄而不任事,实际上退居二线。 公元830年任河南尹。公元833年以病免河南尹,再受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公元835年调任同州刺史,改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进封冯翊县侯。太子太傅实际是太子的老师,职责是侍从规谏,赞相礼仪,侍读,讲经等,三品大员。 白居易写诗表达退居洛阳的生活:“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 7. 白居易在苏州写的诗无人不知的《枫桥夜泊》年代: 唐 作者: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被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 ,不仅仅是中国人家喻户晓,连亚洲其他国家的课本也曾收录此诗。枫桥与寒山寺也因此诗的广为传诵而成为游览胜地。老街每次去都赶上人满为患,记得寒山寺里墙上的石碑上刻了各种各样书法风格的《枫桥夜泊》,颇为壮观。 2、《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走在山塘街上才能感觉到这首诗的独特魅力,杜荀鹤的这句“人家尽枕河”道出了苏州水乡的风韵。我记得在苏州游玩的时候,景点卖的折扇上几乎都有这五个字。 3、刘禹锡《《别苏州》 刘禹锡在苏州做过三年刺史,关于苏州的诗也不少: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似乎那时离开苏州都要走水路出阊门,经由枫桥寒山寺向西往北。咏苏州的诗好多提到阊门的,看来是离别时的必经之路。 4、《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宋] 苏轼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 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夜阑相对梦魂间。 8. 白居易的故居苏州滏阳楼是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登鹳雀楼》一诗中提到的建筑物,位于今天河南省开封市南郊的滏阳河畔。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在唐代,滏阳楼曾是一座高大的楼阁,因为位于河岸边上,故而是登高眺望的理想之地。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写就诗人登上滏阳楼后远眺的壮观景色,成为唐代诗歌之中的经典之作。在后世,滏阳楼经历了多次的修缮和扩建,落成了许多新建筑,逐渐演变成为一座宏伟的观景楼。如今滏阳楼被列为中国 AAAA 级景区,成为了中华文化古迹之一。 9. 白居易写苏州美景一、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乾隆《狮子林得句》 二、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三、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白居易《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四、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五、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六、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维则《狮子林即景》 七、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 八、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九、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 10. 白居易在苏州做的诗白居易在苏州曾任太守(地方行政官员)。因为唐代朝廷喜欢选用才华出众的文人做官,白居易因其文才卓著而被任命为太守。他在任上力推改善民生、修筑水利工程,受到了百姓的爱戴。除了在苏州担任太守,白居易还历任过其他地方的官职,如增城尉、右散骑常侍等。他在官场上也秉持了自己的诗文理想,提倡清廉反对贪腐,这也是他作为文人官员的特色之一。 |
上海轮渡游船码头时间表(上海轮渡码头时刻表) |
2024-03-11
|
查看详情 >> |
涠洲岛船票码头(涠洲岛上船码头) |
2023-03-17
|
查看详情 >> |
码头文化的特点(码头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
2023-03-16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