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港口码头 > 朝天门码头是几码头(朝天门码头由来)
朝天门码头是几码头(朝天门码头由来)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6-06 12:15    点击:90   编辑:admin

1. 朝天门码头由来

朝天门属于是第三个码头。

2. 朝天门码头在哪个城市?

朝天门在重庆,是朝天门码头

3. 朝天门码头还在吗

重庆朝天门码头位渝中区于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也是两江上最重要的航运枢纽之一。朝天门码头自古就是重庆的门户,古代一旦有钦差大臣或皇帝的圣旨、诏谕到重庆,当地官员都要在这里迎接,故而得名。

朝天门一直都是舟楫数千,帆影憧憧,船只来来往往十分繁忙。码头上众多的“棒棒军”也是朝天门码头的一大风景。那些停泊在朝天门码头的货船在这里卸下货物,“棒棒军”立刻肩挑背扛,在青石铺成的阶梯上艰难前行,成为重庆独有的码头文化。

现今的朝天门码头依旧是航运繁忙的重庆水上门户,游客在这里可以乘两江游游轮欣赏沿江美景或一览瑰丽璀璨的重庆夜景。

历史背景:

朝天门广场自古就是重要的港口。公元前314年,秦国灭掉巴国后开始建造重庆城,朝天门就是当时的城门之一。此后,历代扩建重庆时都很注重整修朝天门。1891年重庆被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而将旧城门拆除。

如今人们在朝天门周边已经感受不到历史带来的沧桑感,而是浓郁的现代感。朝天门广场主要由观景广场、护岸梯道、交通广场、周边环境配套等4个部分组成。广场周围一座座各式各样的商铺和高楼鳞次栉比,十分壮观。观景广场是朝天门广场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在大楼顶层有一处1.7万平方米的广场,是我国最大的顶层公共广场。

朝天门广场地下一层还设置有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人们了解重庆城市发展的好去处。游客在朝天门广场还可以面对长江,欣赏两江交汇的美景,别是一番享受。此外,重庆公路的零起点也设在朝天门广场内。

4. 朝天门码头百度百科

两江汇聚,颜色黄的是嘉陵江,清澈一点长江,最终嘉陵江汇入长江。

5. 朝天门码头是哪里

(1)重庆两江夜游—朝天系列游轮船票

  朝天门号/朝天宫号:优惠价138元/人

  上船地址:朝天门7码头登船处(入园时间:19:30-22:30)

  皓月号:优惠价168元/人

  上船地址:朝天门9码头登船处(第一班:19:50;第二班:21:10;第三班:22:30)

6. 朝天门码头多少年了

重庆朝天门港海拔高度近160米样子,蓄水到175米后,有近20米航深。

7. 朝天门码头是什么江

朝天门两江是长江和嘉陵江。

长江和嘉陵江是重庆的母亲河,代表着重庆的象征和缩影,还在于长江和嘉陵江四岸,荟萃了重庆城市和山地景观的精华。

俗话说,“不览夜景,枉到重庆”。山城重庆两江四岸的景色早在清代的时候即是巴渝名景之一。而看夜景最好的方式是乘坐游船,巡游两江,趁着徐徐清风,将山城容貌饱览眼中,存入心中。重庆两江游是重庆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旅游节目。

   重庆两江游路线:朝天门→重庆大剧院→洪崖洞→重庆科技馆 →两江汇流→南滨路→湖广会馆→慈云寺→千佛寺→重庆东水门大桥-海棠烟雨公园附近

8. 朝天门码头来历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是中国重庆市境内连接渝中区与江北区的过江通道,位于嘉陵江水道之上,为重庆市区北部城市次干道路的组成部分。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始建于2009年12月29日;于2013年11月完成合龙;于2014年6月24日通过验收;于2015年4月29日通车运营。

重庆古城曾经有十七座城门,对应着九宫八卦,为九开门八闭门之建制。千厮门属于开门之一。

民谣有云:“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嘉陵江流域的粮棉都在此门卸货入仓,所以说棉花打包的“花包子”,雪白如云,也是千厮门得名的由来。千厮门名称的使用,至少在宋朝就已经出现,在蒙古入侵宋朝的史料中有明确记载。千厮门名取自《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梁,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盖以当年城门内有贮存粮棉的千仓万仓而得名,是祈祷风调雨顺,丰收满仓之意,预祝农事丰收。

西蜀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诸葛亮北征时,命李福为江州都督,并大量囤积粮食,以备军用。据《华阳国志》和《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造苍龙白虎门,别郡县,仓皆有城”,“州所理在巴城北故仓城”,这些记载表明,粮仓就建在城北靠嘉陵江一侧,就是后来的千厮门一带,这便是千厮门得名由来。

历史上的重庆城,其范围在现今七星岗到朝天门之间,城区中心就在太平门、道门口、小什字一带。千厮门距城市中心较近,嘉陵江水域常年水位平稳,非常适合船只停靠装卸货物,很自然,千厮门就成了重庆城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进出的货物主要是盐、纸、棉花、煤炭和时鲜蔬菜。当时重庆的街坊内流传有俚语云:“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就是反映了这种情况。

货物集散功能带动了街市的繁荣,木船运输时期如此。到二十世纪初,川江上轮船运输业开辟以后,客货运全面开展,千厮门内外商贸活动十分活跃,街市也空前繁华。

千厮门与重庆市民的密切相关还有这里曾经是一处水码头,这是当时城市用水的主要取水点。与其相应的是千厮门内还有一条街道叫水巷子,一起形成了取水、储水、供水配套体系。千厮门外以前有一条小巷就叫水码头巷,一直通往江边,小巷里曾居住有几十户人家,1996年修建滨江路的时候,该巷子拆除了。

后来,在这附近修建的嘉陵江大桥就命名为千厮门大桥。

与其遥遥相对的另一座长江大桥,因修建在东水门一带,也命名为东水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