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奇葩海洋微生物(海底奇葩生物)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18 20:19   点击:165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奇葩海洋微生物

因为藤壶是寄生的,靠摄取海洋中的微生物生存。幼年的藤壶会随波漂流,一些海洋生物路过会被寄生到身上,这个时候藤壶就会分泌一种粘液牢牢的吸附在海洋生物的身上,这样他们就可以随着鱼类等海洋生物游动,摄食。

2. 海底奇葩生物

1.巨齿鲨

作为海洋历史上最大的捕食者之一,也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鲨鱼之一,在28-150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巨齿鲨在深海中徘徊,可以长到65英尺长(20米),比校车还长!

2、沧龙

化石证据表明,沧龙的长度可达50英尺(15米),这使它成为白垩纪最大的海洋捕食者。它们的头就像鳄鱼的脑袋,两边镶着数百颗锋利的牙齿,甚至可以杀死最精良的敌人。

3、滑齿龙

一种海洋爬行动物,长度超过20英尺(6米)。在侏罗纪时期,它主要生活在欧洲的海洋中,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之一。据信,光是它的下巴就有10英尺长-大约是从地板到天花板的距离。

4、长颈龙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洋动物,但它的饮食主要是鱼类,科学家认为它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度过。它可能有20英尺(6米)长,人们认为它在近2.15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还活着。

5、掠食者鱼龙

直到最近才被发现,近30英尺(9米)长,这是一个早期的鱼龙物种,生活在三叠纪时期,2.44亿年前,它的发现使科学家们对生态系统的迅速恢复有了新的认识。

6、海王龙

它是巨大的,体长超过50英尺(15米)。食肉动物,饮食非常多样化。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生活在覆盖北美的海洋中,在那里,它们牢牢地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长达数百万年之久。

7、幻龙

只有大约13英尺(4米)长,是具有侵略性的猎手。被认为主要是一种埋伏的捕食者,化石证据表明,它们生活在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时期。

8、海霸龙

其名称从希腊语翻译为“海神”,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它们是巨大的掠食者,长度可达40英尺(12米)。它作为顶级捕食者,其统治一直持续到白垩纪晚期。

9、达克龙

最早在德国被发现,化石遗骸分布非常广泛,从英国到俄罗斯,再到阿根廷,随处可见。长度可以达到16英尺(5米),它独特的牙齿使科学家们认为它是恐怖统治时期的最高捕食者。

10、萨斯特鱼龙

海洋捕食者,看起来像现代海豚,萨斯特鱼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海洋爬行动物物种,是一种能长到65英尺(20米)以上的鱼龙,比大多数其他食肉动物长得多,主要吃鱼。

3. 海洋的微生物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因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类和原虫)和无细胞生物(如病毒)三类。

4. 最奇葩的海洋生物

沙钱,sand dolloor, 或译“海钱”.

棘皮动物门, 海胆纲, 楯形目(Clypeasteroida)。沙钱生活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沙滩表面或埋在沙内,甚至分布至水深3000米的海床。由于其栖息处及外形多呈圆盘状,彷如一个银币,因而得名。

5. 海洋奇特生物

海蛞蝓 海蛞蝓即海兔。

海兔,螺类的一种,海兔科海洋腹足类的统称,又称海蛞蝓。裸腮类,属浅海生活的贝类。它是甲壳类软体动物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它们的贝壳已经退化为内壳。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壳皮,壳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泽。海蛞蝓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海底栖息,体裸露,雌雄两个生殖孔间有卵精沟相连。海兔分布于世界暖海区域,中国暖海区也有出产。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1]在自然界里,弱肉强食,身体柔软的海兔很容易受到侵害。为了保护自己,它身着变化的“迷彩服”,爬到什么环境里都能随机应变。在绿藻丛中体成绿色,在红藻丛中变成红色,在褐藻丛中又变成褐色,在五颜六色的珊瑚礁环境里,又与珊瑚混为一体,其保护色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但也免不了会露出破绽,当遇到敌害难以逃脱时,便动用“化学武器”。原来它体内有两种腺体,能分别分泌出带有毒素和紫色的液体。前者可使敌害神经麻醉而失去攻击力,后者犹如“烟幕弹”。在一片带有毒性的紫色烟幕的掩护下,海兔可以从容趁机逃遁。因此得名。中文学名 海兔 别 称 海蛞蝓 二名法 Ovula ovum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纲 腹足纲 目 无盾目 科 海兔科 属 海兔螺属 种 海兔螺 分布区域 世界暖海区域,中国暖海区也有出产

6. 神奇的海洋微生物

答:生活在海洋中的、不含叶绿素和藻蓝素的原核单细胞生物。它们是海洋微生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一类生物,个体直径常在1微米以下,呈球状、杆状、螺旋状和分枝丝状的微生物。无真核、细胞壁坚韧。能游动的种以鞭毛运动。严格地说,海洋细菌是指那些只能在海洋中生长与繁殖的细菌。

海洋细菌

19世纪中期首次分离出一个海洋细菌,1865年分离出其中的奇异贝氏硫细菌。从1884年起,又研究深海细菌。早期只注重分类,1946年后进入以研究其生理和生态为基础的阶段。

海洋细菌有自养和异养、光能和化能、好氧和厌氧、寄生和腐生以及浮游和附着等不同类型。海水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优势,常见的有假单胞菌属、弧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螺菌属、微球菌属、八叠球菌属、芽孢杆菌属 、棒杆菌属、枝动菌属、诺卡氏菌属和链霉菌属等10多个属;洋底沉积物中以革兰氏阳性细菌居多;大陆架沉积物中以芽孢杆菌属最常见。

7. 常见的海洋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资源丰富,在正常海水中的密度一般少于106 cells/mL。在1L海水里会有超过2万种海洋微生物,也就是说,在大海里游泳时,如果不小心咽下了一口海水,那么就等于咽下了1000种细菌。

这些微生物绝大多数为海水中的正常菌群成员,在海水、海洋动植物体表、体内广泛存在。

海洋微生物中有些为条件病原菌,在正常海洋环境中大量存在,在海洋动物机体体质下降、环境条件恶化或该种微生物大量繁殖等情况下,有可能引起海洋动物发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