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生态系统制氧量(海洋释放氧气)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19 16:46   点击:29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生态系统制氧量

(1)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是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是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和ISO14000国家示范区。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由七星岩和鼎湖山两大景区组成,总面积20.61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天溪十景、云溪十景、宝鼎园……

(2)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公里,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3)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4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

(4)悦城龙母祖庙座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水口,是供奉龙母娘娘的庙宇。龙母姓温,秦时人,自小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传说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濯洗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后来龙母仙逝,五龙悲痛欲绝,化作五秀才,将龙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后人感于五龙的孝心,就此建庙,名曰“孝通庙”,后改为“龙母祖庙”。

(5)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封开县东部、贺江以东大部分地区,由北部的西山、狼岭山,东部的党山、七星岩山,南部的黄岗山、丰寿山、麒麟山及贺江围限起来,面积约132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17平方公里。它是岭南古文明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目前园内已建立了大斑石景区、龙山景区、千层峰景区、黑石顶生态旅游区。

(6)龙山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广东小桂林”美誉,占地面积129.3公顷。景区内有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山水映辉所衬托出的一片片迷人景色;有独一无二,鬼斧神工所雕的石灰石溶岩神奇景观;还有多种或轻松写意或紧张刺激的旅游运动,进入景区会使你有如回归大自然的怀抱,重拾清新、梦幻、生动的感觉。

(7)德庆学宫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宫是用于供奉圣贤孔子和小孩读书的地方,大成殿是学官的主体建筑,面宽、进深各五开间,殿顶为重檐歇灰瓦顶,四柱不到殿顶,其建筑艺术国内首创。整座建筑融宋元时代风格与岭南地方特色于一体,为我国宋元木构建筑珍品,是广东省唯一现存的宋元木结构建筑。

(8)广宁竹海大观旅游区位于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广东肇庆市广宁县,是全中国最大的竹海,面积达104万亩。景区占地面积8.13平方公里,空气负离子达9.8万个/立方厘米,竹子制氧量是常绿阔叶林的1.5倍,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的新鲜纯氧,堪称南中国最大的氧吧之一。

(9)盘龙峡原始生态旅游区内峡谷漫长,罕见的瀑布群共有大大小小100多个,是首个得到广东省旅游局认可有10级以上瀑布群的旅游区,被誉为“亚洲罕见、广东第一”瀑布群。

2005年获中国最高权威旅游杂志《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广东最美丽的地方”。盘龙峡景区是一个原始自然生态旅游区和中国龙文化与传说的圣境。景区内古木葱茏,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植物活化石”黑桫椤遍布其间,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峡谷空气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米12.5亿个,是南中国最大的天然大氧库。

有“中国勇士第一漂”之称的盘龙峡漂流,于2002年在全国首创冬季漂流,成为国内唯一可以开展四季漂流活动的景区,在广东省内众多的漂流景区当中一枝独秀,享有极高的知名度。盘龙峡内,由近100个大小瀑布汇集而成分东西两部分。东侧瀑布群密集,最壮观处在不到200米的距离就有四五个落差达60多米的瀑布。盘龙峡腾龙瀑布位于西瀑布群,落差达90多米,其雄伟可见一斑。

整个瀑布群落差近300多米,水流长达5.3公里,形成范围100多公顷的瀑布群。盘龙峡瀑布不仅瀑布密集,水量大,而且整体感好,立体观强。在盘龙峡可畅游奇峰怪石之仙境,耳闻如狮声吼,看飞瀑激起千堆雪。有三大天然瀑景不可不玩。沿着盘龙峡瀑布群下山,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那片紫色的海洋在拐角处的出现,在山麓处终于发现了深紫色的田野。这种原产地中海地区的“香水植物”有着馥郁的紫色小花,成株时可高达1米,覆盖着星形细毛的花朵形如小麦穗。每当轻风吹过,一整片的薰衣草田宛如深紫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地上下起伏,非常美丽。

(10)六祖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寺的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寺庙四面环山,山势峻俏,景色宜人。与六祖寺相邻的山间,还有“六祖池”、“佛堂顶”、“仙人路”、“烂布衣”等与六祖当年行迹有关的地名和山名。六祖寺自唐代建成以来,就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往参拜。逢年过节,寺门香客如鲫,香火甚为鼎盛。参拜者除本地信众外,珠江三角洲一带亦有不少人慕名前往参拜。

2. 海洋释放氧气

海洋中的海藻,透过光合作用,是氧气的重要提供者之一,而深海中的海底断层在流出岩浆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足够为各种海洋动物提供呼吸所需。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氧气,海洋动物才得以无忧无虑地在海洋中生活。

3. 海洋造氧量

海洋中氧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地缓解CO2浓度的增加。

海洋持有的碳比大气多50倍,其中大部分是以碳酸盐(CO22-)和碳酸氢盐(HCO-2)离子的形式存在。海洋吸收CO2的能力大致相当于通常所估计的矿物燃料的贮藏量。虽然海洋对大气CO2的缓解作用主要取决于海洋的混合程度和酸碱度,但海洋浮游植物的潜在作用不可忽视。在海洋表层,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水中CO2分压降低;在其初级生产过程中,还需从海水中吸收溶解的无机盐,如硝酸盐和磷酸盐,这使得表层水的碱度升高,也将降低水中的CO2分压。这两个过程造成空气――海洋交界面两侧的CO2分压差,促进大气CO2向海水的扩散。同时,由于向海底沉降的有机颗粒携带的营养盐分解成无机盐的速率非常缓慢,使得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000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低10%。海洋表层的这一生物动力学过程,也被称之为“生物学泵”。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碳沉积到海底,它们分解返回大气速度很慢。这一点与陆地生物圈显然存在很大差异。因为陆地生物圈的碳汇比较容易释放出来,如大面积森林砍伐、土地利用等。估计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利用的总碳量约为3×1010-4×1010 t/a。这个值代表海洋光合作用的总碳汇,其对大气CO2的净汇还取决于有机碳分解的返回能量。

4. 海洋负氧离子

三亚,一座被地处北纬18度的的热带滨海城市,是许多人的度假向往,每年流连忘返的游客以千万记。三亚拥有中国美好的阳光、大海、沙滩、风光,全年日照时间达2563,常夏无冬,年平均气温为26℃,舒适宜人。据联合国空气质量监控数据,三亚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000个/cm³,中国排名,世界排名第二,每一次呼吸,都能带来生命的感动。

5. 海洋生态系统产氧量

含氧量含氧量,是指大气中的含氧量,在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含氧量为21%左右。据科学家研究,大气的含氧量如果超过35%,那是很危险的,大气极容易产生自燃,地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火灾,那时,地球就会成为一片火的海洋,成为生命的一座地狱。

氧含量(oxygen content)是指血液与空气隔绝条件下血中氧的含量,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部分,反映血标本中氧的实际含量。

6. 海洋 氧气

原始的海洋是缺氧的。因为当时大气中没有氧气或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接到达地面。依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中诞生。大约30亿年前,也就是说,海洋中产生了有机物。首先,有低水平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藻类,在太阳下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结果,臭氧层形成了。此时,生命开始落地。

7. 海洋溶解氧

自身产生的,因为海里面有藻类的植物,而且海里还有很多的细菌,在太阳的照射下,细菌也会产生氧气,藻类则通过平常的光合作用来释放氧气,海里的氧气都是微乎奇妙的存在,人类很难观察到。

海浪在翻滚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水花,水和水在打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氧气被卷入到盖里面,但是都漂浮在海的上层,主要还是通过海藻的光合作用,除了海洋依靠光合作用,陆地上也是依靠光合作用的,所以要保护绿水青山。

海里面的水目前来说只能被海里面的动物利用,海里有数以万计的生物,但是依然吸收不了海里面的氧气,海里面氧气含量的决定性生物是海藻,人暂时还没有吸收水里空气的功能,鱼可以在很久的时间里吸收水里面的氧气,不需要去水面换气,人下水之后只能憋气或者选择用氧气罐来存活下去。

8. 海洋供氧量

当然需要供氧的,鱼不像在大海里或者河里,它有氧气。自己家养的话都得供氧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