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断层是什么意思
海底断裂带(submarine fracture zone)是海洋底部呈带状分布的破碎带或断裂带。大洋中大体可分为两个断裂系统:
一是沿洋中脊轴部延伸的中央裂谷及与其平行的一系列断层构成的中央裂谷系;
二是横切洋中脊的转换断层或横推断裂系统。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轴部都有中央裂谷,而且在这两个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隆上均有与之垂直的一系列断裂带。
在东太平洋洋隆中已发现13条与海岭垂直的大断裂带,长达2000~3000千米,宽100~200千米,地形起伏达2000~3000米,且断裂带延伸平直,水平错动距离达150~1170千米。
在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及密度有较大差异,地磁异常带有明显的错动现象。
有人认为,此系不均匀地幔对流的结果
2. 海底断层怎么形成的
指的是在海底的岩石断层。
3. 海底断层是什么意思
大洋中脊是世界上最大的环球性海洋山系,又称中央海岭、中洋脊,全长8万公里,横跨四大洋。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中洋脊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三大洋的中脊在南半球互相连接,总长达8万公里,面积 约1.2亿公里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3。其脊部通常高出两侧洋盆底部1~3公里,脊顶水深多为2~3公里,少数山峰出露于海面形成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等。洋中脊常被一系列与其正交或斜交的断裂带错开(称断错带),其中大西洋中脊在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带(Romanche gap),东西错动距离达1000多公里。沿断裂带有狭长的沟槽、海脊和崖壁。
在大西洋和印度海中脊的轴部,一般有深约1~3公里、呈纵向分布的中央断裂谷地。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动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转换断层)广布。
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热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组成的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扩张的半速度(即每边速度)多为1~5厘米/年。
4. 海洋的底部地形也是什么的
沙滩属于海岸地貌,由于沙子堆积形成的沿水边的陆地或水中高出水面的平地。
沙滩的形成有三种以下三中情况。形成一是由于海水对陆地上的岩石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岩石中比较易溶于水的成份比如石灰岩随着海水流失掉,而砂子是很坚硬的石英就会保留下来,由于海水冲击和风化作用天长日久大块的石英会逐渐破碎成小块,直至变成小粒的砂子.
二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被海浪携带至陆地附近因动能耗尽,沉积成为海滩、沙滩。
三是来自于内陆的河流,将陆地的泥沙带入海洋,随海浪携带至陆地因动能耗尽,沉积成为海滩、沙滩。
5. 海洋的分层
分层设色法是以一定的颜色变化次序或色调深浅来表示地貌的方法。
首先将地貌按高度划分若干带;各带规定具体的色相和色调,称为“色层”。为划分的高度带选择相应的色系,称为“色层表”在地图上,按色层表给不同高度带以相应颜色。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岛屿与陆地表示方法是一致的,主要也是以绿色到黄绿、橙色、红色、褐色以至冰雪覆盖的白色表示地势的变化。6. 海底大断层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首先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大洋中脊轴部是地幔物质上升的涌出口,这些上升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随着热地幔物质源源不断地上升,先形成的老洋底也就不停地向大洋两边推移,并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扩张。由于洋底地质探查获得的资料,对大陆漂移提供了新的认识而提出海底扩张说。洋底勘察表明三大洋都存在近南北向的洋中脊,而且普遍存在近东西走向的切断洋脊并显著错移开的转换断层,还有大洋边缘的海沟。海洋资料还表明洋壳与陆壳的明显差异,洋壳厚度一般在50~70千米,而陆壳则一般厚100~140千米,并且洋壳远比陆壳年轻,主要是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岩山,即形成时间不足1亿年。根据这些经验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倾向认为,大洋中脊轴下面曾经发生过大量岩浆上涌而形成新洋壳,并向中脊两侧扩张。这可以得出海底扩张推动大陆漂移的结论。“海底扩张”这一术语是迪茨在其论文扩张说的首创者,因为正是他的论文《大洋盆地的历史》(1962年)引起人们对该学说的重视。赫斯主张,海底沿洋中脊的顶部张裂开,新的海底在这里形成,并向洋脊顶的两侧扩张,大陆不是作为独立体系运动的,而是与海底连在一起并随其一起在软流圈上运动。迪茨与霍尔登合作,依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解释2亿年前的联合古陆及其解体移动过程时(1970年),给出新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