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前海洋恐龙
10、巨齿鲨:这种鲨鱼平均14米长、40吨重。是地球历史上已发现的咬合力最强的生物之一,最大咬合力推测为20吨,其口腔撕咬力量超过了霸王龙,可以很轻松咬碎鲸鱼的肋骨。生活在15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26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海洋顶级掠食者。
9、滑齿龙:滑齿龙身长6-25米,体重2-150吨,生存于中侏罗纪的卡洛夫阶,约1亿7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滑齿龙是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它们粗壮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桨鳍的驱动下四处游荡。
8、龙王鲸:龙王鲸平均身长为18米,最大可达21米,生存于3900万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龙王鲸是龙王鲸科中的一个属,被认为是现代鲸的祖先,目前科学研究发现它的天敌可能是鲨鱼类的鼠白鲨。
7、板足鲎:板足鲎体长大概在3米左右,拥有十分厚重的甲壳犹如装甲一般,生活在大约四亿二千万年前,与桨足鲎外貌相似,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部由六个体节组成,腹面有六对附肢,最后一对呈板状,用来游泳。
6、毛伊龙:毛伊龙的身长为12米,是新西兰水域的最大型蛇颈龙类,生存于晚白垩纪的新西兰,约6500万年前。毛伊龙是种肉食性动物,它们嘴中的锐利、锯齿状的牙齿可紧咬鱼类或鱿鱼。
5、邓氏鱼:邓氏鱼身体长约11米,重量可达6吨,咬合力可达5吨,被视为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生存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约3.6亿至4.3亿年前)。根据考古学家以及动物学家的研究表明,邓氏鱼当时在海底几乎可以说是称霸的地位,是一种处于顶级的海洋掠食动物。
4、克柔龙:克柔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体长在10米左右,海生爬行动物的一种,是上龙的一个分支,而上龙又是蛇颈龙一个分支,但是与蛇颈龙不同,克柔龙在演化过程中,颈部大幅缩短,而身长、体积也明显减少,因此与蛇颈龙相比,克柔龙运动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运动方式也就更加复杂。
3、旋齿鲨:旋齿鲨长度一般在5-6米,长有如旋齿的一般的下颚,生存于晚二叠世,可惜真正完整的骨架当前还没有发现。
2、梅尔维尔鲸:梅氏利维坦鲸是利维坦鲸属中最大的物种,是在南美洲发现的一种中新世时期的齿鲸。梅尔维尔鲸,据估测体长约为60英尺(约合18米),其体型比现代雌性的抹香鲸还要大。
1、巨型黄貂鱼:巨型黄貂鱼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淡水鱼,在恐龙灭绝后就出现了至今如今仍旧存在。美国生物学家曾在柬埔寨湄公河中捕获了一条长达4.27米的巨型黄貂鱼,根据测量结果,这个大家伙竟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
2. 恐龙 进化
恐龙的起源是由爬行虫类进化成鱼类。
恐龙的发展是为了适应陆地,长出了前肢和长尾。
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说法,大致是行星撞击地球、后代延续不下去和火山爆发等。
1、起源: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虫类,在古代期间大约五亿七千万至二亿四千八百万年前,柔软无骨的生物演变出具有体内骨架的鱼类;鱼类又产生了在陆地上行走的两生类,并接着演变出爬行类。其中一支爬行类演化为初龙类。最早的恐龙出现大约距今二亿四千万年前,曾产于中生代之陆上沼泽,中颈尾皆长,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能够直立。
2、发展: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初龙的代表--植龙。但是后来因为天气越来越干旱,水中的恐龙不由的来到岸上,在岸上因为前肢短后肢长的缘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它们便改为用后肢走了。由于姿态改变了,移动速度也变快了,这对进化恐龙是关键的一步。不过,当时因为身体条件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里度过的,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就出现了!据说,恐龙的祖先是一种小型的初龙名叫“派克鳄”。体长约60——100厘米,由更早的半水生动物进化的,拖着一条笨重的尾巴,长着一双比前腿稍微长一些的长腿。久而久之,派克鳄进化成了恐龙
3. 深海恐龙进化
NO.10 幽灵鳐和猩红鳐
猩红鳐体型很大,一般在有火山活动的地区生活,熔岩堡和死火山区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影,高温很可能是它肤色的成因。看上去它们和熔岩蜥蜴的关系还不错,经常同屏出现,别被吓到,其实它们是一种温顺美丽的生物。
幽灵鳐经常在失落之河被发现,特点是其哀怨凄厉的叫声。体型很大,像地球上蝙蝠和鳐鱼两种生物的结合体。幽灵鳐整个身体都是半透明状的,观赏性很好,但配合失落之河绿色的海水和阴郁的气氛,幽灵鳐就让人觉得很诡异吓人。但幽灵鳐也是一种温顺的生物,其对于生态系统的作用大概就是装点环境,渲染氛围吧。
NO.9 电鳗
电鳗是一种侵略性很强的外星生物,生活在库什区和寒骨森林,外观看上去是一种巨大的蛇形生物,身体和蛇一样是分段的,并且覆盖着互相流通着击穿电流的“插脚”。每个插脚的尖端呈红色,可以发出幽蓝色的电光,这可是真的带电。这种危险的生物喜欢在自己的地盘到处游荡,身上带着危险的电光,寻找不走运的落单者。即使你装备载具经过它的领地,也会被它使用电流和身体强行攻击。如果你没有任何装备接近它,那就尝尝它的电流和牙齿的威力吧。有趣的是,如果两只或两只以上的电鳗相遇,它们会很蠢地互相撞击,但却几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就这样一直撞,直到其中哪一只受不了先行离开。要想对付电鳗,最好的工具是凝滞枪,冲击炮或者鱼雷。
NO.8 蟹鱿
蟹鱿是大型侵略性掠食者,它们的身体由两层构成,半透明的膜装外皮和像果冻材质一般的身体。上半身形似地球上的鱿鱼,下半身却像螃蟹,有着十根棕色光滑却尖利的肢体。这些肢体有些是充当运动器官,有些是作为攻击器官,有着锋利的尖端或功能性的钳子。在狩猎行为中,蟹鱿通常慢悠悠的游荡到海底,装作没有什么攻击性的样子,在有其他生物接近时,会迅猛发动攻击。同时,在观察到弱小的鱼类或鱼群时,蟹鱿也会主动发起攻击并进食。与骨鲨类似,蟹鱿也经常会被光线吸引,这意味着你可以使用独眼巨人号的灯光转移它的注意。当然,这招用多了可能直接导致载具的照明系统被蟹鱿破坏。除此之外,蟹鱿还会发出响亮的声音来进行回声定位或同伴间的交流,这也给了我们提前发现它,做好提防的准备时间。
NO.7 踏浪者
所有的踏浪者有3中体型,小型中型和大型,它的身体有两只有力的后腿和一只十分粗壮的前腿。平时是一种温和的生物,但是如果我们试图在踏浪者身前游动或有意图伤害它们的孩子,踏浪者会对人进行攻击。踏浪者有比较固定的巡逻路线,整天就这么在海滩上巡视,并不断发出响亮的呼啸声。它们在大堡礁和踏浪者之路生活。踏浪者之路由于被大量踏浪者占领而得名。每次踏浪者往前走一步,重心一沉,一坨巨大的粪球就掉了下来,这些粪便资源将会成为大家追捧的新角色。
NO.6 泰坦漂浮者
漂浮者看上去像是没有生命的,其实是动物。小型漂浮者可以被捕获,可以利用它的浮力移动一些笨重的物品,大型漂浮着是支撑浮岛和水下绿洲的动物,无法被捕获。漂浮者有透明凝胶状的身体,蓝色的表皮和粉红色的核心。它们在嘴巴的附近长有很多触手,用于附着在其他生物或物体上。漂浮者通常附着在石头上,以石头表面的微生物为食,如果附着在小型生物表面,漂浮者可能会在附着一段时间后杀死目标,如果附着在玩家身上,漂浮者会对玩家造成10点伤害,随后自己死亡。
NO.5 死神利维坦
死神利维坦体型巨大,只比独眼巨人号短一点点。死神利维坦的身体长且纤细,肌肉发达,线条流畅,有四个尾鳍和两个胸鳍。它大部分鳍和翅片都是鲜红色的,像是死于它狩猎中生物鲜血所染红的。就算在远处,你都可以听到它发出响亮的咆哮声。在攻击生物之前,死神利维坦常常先像蟒蛇一样将猎物缠上一圈,然后选择从后背将其杀死。如果被死神利维坦直接从正面抓住,它会先将猎物死死钳制在下颚,然后嘶吼两声,仿佛是在炫耀它的狩猎成果,随后将其秒杀。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死神利维坦如死神一般能进行破坏性极强的攻击,所有载具,包括独眼巨人号都无法幸免于它的魔爪,更别提没有装备,手无寸铁的人类,碰上它大多是被直接秒杀。它经常出现在收集材料道具的关键区域,可以说死神利维坦是刚刚坠落这个星球新手的噩梦。
NO.4 礁背鱼
礁背鱼体型很大,后背上形成了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生长着深绿色珊瑚和棕色海草,身体两侧有8个生物光源,吸引周围的小型鱼类前往它后背上的小型生态系统定居,是这个星球很难见到的奇特自然现象。礁背鱼习惯于缓慢地在许多区域的上方水域中游动,频繁地发出低沉的呼啸,用于与周围的其他个体进行通信,如果有其他个体收到这一信号,会给予回应。所以这些呼啸是物种内的沟通方式,而不是像蝙蝠那样的回声定位系统。礁背鱼很耐打,对于玩家或其他生物可能的攻击行为只会做出很微小的反应。如果能在礁背鱼身上建海底基地,那将是一座可移动的海底基地了。
NO.3 幽灵利维坦
幽灵利维坦在游戏里也以未成年和成年两种状态出现,跟成年幽灵利维坦相比,幼年利维坦会显得更小。幽灵利维坦在失落之河的生命之树里出生,那也是你最先能见到它的地方。随后它们会往海底深处游动,在它游动的尽头,你会看到那只最大的幽灵利维坦。通常水流的声音会提示你这只深海巨兽就在你附近。当然,听到声音的时候想都不用想,拔腿就跑,毕竟它可以轻而易举的毁了你的潜艇。任何的攻击都会对你造成85%的伤害。令人胆颤的外形,不为人知的出身,天然的巨角和血盆大口。这就是幽灵利维坦,深海迷航里第三大的怪兽。
NO.2 海龙利维坦
海龙利维坦是深海中体型排行第二的侵略性生物,仅次于性格温顺的海皇利维坦。4546B星球上总计有三只,两只在死火山区,一只在熔岩堡。它的身体呈深绿色,头部像是地球上早已经灭绝的恐龙,有着更像是翼手龙的扇形鳍。肢体粗壮,下半身有着像章鱼一样的运动器官,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在水中游动,是一名敏捷且出色的狩猎者。海龙利维坦的牙齿很锋利,身体被坚硬的甲壳覆盖。它的攻击手段十分丰富,当你驾驶载具出现在海龙利维坦身体的任何方位时,都会被它用或扫击或摆尾或火焰喷吐的不同方式攻击。如果人类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被海龙利维坦咬到,会被直接吞噬秒杀。当我们驾驶载具且装备武器对海龙利维坦展开攻击时,它可能会暂时示弱并后撤,这时候就是最佳的逃跑时机,等它稍微缓过来一些,就会重新展示出很强的攻击性。
NO.1 海皇利维坦
海皇利维坦是深海中体型最大的生物,你只能在海皇监狱遇到这个海底的传奇霸主。它全身覆盖坚硬的甲壳,身材巨大且行动迟缓,通过观察推测,它的食物和能量可能来源是水中的小型鱼类以及微生物。海皇以前可能在浅水区也是有活动的,并且以浅水区丰富的微生物和小型鱼类为食,但是当卡拉病毒散播在星球上并迅速蔓延时,数十亿的生物在短时间内灭亡,导致了海皇利维坦食物链的崩塌,数量才会锐减。海皇利维坦可以与我们人类进行脑电波沟通,是十分友好且智慧的生物。尽管不愿相信,但这个深海霸主会在最后帮助我们离开这个星球后,华丽退场,迎接死亡。
4. 恐龙时代的海洋生物
在恐龙的时代并没有沙丁鱼。
沙丁鱼是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沙丁鱼属,小沙丁鱼属和拟沙丁鱼属及鲱科某些食用鱼类的统称。
沙丁鱼在香港被人们称为沙甸鱼,多用来制作罐头食品,最初在意大利萨丁尼亚捕获而得名,分布于南北纬度6~20度的等温带海洋区域中。
5. 海洋恐龙进化顺序图
海中没有恐龙而是海洋爬行动物。
1 喜马拉雅鱼龙是一种大型海生鱼龙,全长10米以上,最长可达18.5米,鱼龙中体型仅次于沙尼龙。体重30-50吨,脊椎动物,古爬行动物, 鱼龙类。
2 冯氏上龙2004年,挪威奥斯陆大学古生物学家在北极斯瓦尔巴特群岛上发现了一种大头、大胃、长有四个桨状肢的巨型海洋爬行动物化石。2012年10月19日,古生物学家把在2004年发现的动物化石“掠食者X”和“怪物”正式命名为“冯氏上龙”。
3 克柔龙(属名:Kronosaurus)又名克诺龙、长头龙,是种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的上龙亚目,上龙类的明显特征是短而粗厚的颈部。克柔龙是以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中的克罗诺斯为名。
4霍夫曼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根据俄罗斯出土的一块下颌CCMGE 10/2469可以得出最大体长可达15.2米 ,最大体重13.3吨。另有两块巨大的方骨(NHMM 003892和YPM 773)和一块巨大的肱骨的主人的大小超过CCMGE 10/2469,但小于那块巨大的方骨。NHMM009002、IRScNB R24和昵称“甜心”的霍夫曼沧龙也是10吨级别的巨大个体。
5泰曼鱼龙(属名:Temnodontosaurus)又名离片齿龙、切齿鱼龙,是种已灭绝鱼龙类,化石在欧洲被发现,生存年代为早侏罗纪的赫塘阶到托阿尔阶。泰曼鱼龙是种大型鱼龙类,最大身长超过9米。
6杯椎鱼龙(cymbospondylus)是指一种鱼龙家族的早期成员,靠尖牙利齿统治距今2.4亿~2.1亿年前的三叠纪海洋。外形类似鱼和海豚。杯椎鱼龙与巢湖龙、混鱼龙的关系较近。相比早斯的鱼龙目,杯椎鱼龙的体形非常庞大,它们的体长达到了6~10米。
7秀尼鱼龙属是鱼龙目萨斯特鱼龙科的一个属,学名Shonisaurus。秀尼鱼龙的化石是在1920年首次发现,发现于内华达州的大型沉积物里。30年后,它们的化石被挖掘出来,并且发现该沉积物有37个非常大型鱼龙类化石,它们后来被命名为秀尼鱼龙。
8滑齿龙身长6米,体重2吨,生活在侏罗纪后期的欧洲(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
9 长喙龙(属名:Dolichorhynchops)是种海生爬行动物的一个属,属于蛇颈龙目双臼椎龙科,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属名意为“具有长鼻的眼睛”,意指其眼睛的位置接近长口鼻部。
10 蛇颈龙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的统称,属双孔亚纲鳍龙目,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个体较大,且长颈,因以得名。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纪末灭绝。
6. 海洋恐龙化石
相比之下,恐龙的更大。具体情况如下。
大象的体重一般是5吨左右。
而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理论上是易碎双腔龙。但其化石非常残缺,所以大小是估算出来的,大概有200吨重。是大象的40倍。有稍微完整化石的是阿根廷龙和中国的巨型汝阳龙,估计体重有80到100吨,是大象的16倍到20倍。
7. 海洋恐龙进化的视频
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爬行动物。比恐龙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