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边界流(海洋底层洋流)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26 14:20   点击:5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底层洋流

红海因为地处沙漠地带,所以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红海的盐分要高于相邻的阿拉伯海,盐分高的水密度大,下沉。所以红海表面的流向是由阿拉伯海流向红海,底层是红海流向阿拉伯海。

红海内部因为气候的原因,使得红海水面比周围海域的水面要低,使得表层洋流向红海流动;海底因为盐度高,密度大,压强大,所以底层洋流是红海海水向周围海域流动。

表层密度流是由密度低的海域流向密度高的海域的,底层密度流方向相反。因为红海盐度较地中海高,即红海密度较地中海高,所以有:地中海流向红海底层密度流:红海流向地中海。

扩展资料

红海地处北回归线高压带控制的范围,腹背由于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且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气候终年干热,降水稀少,尘埃弥漫,水面温度较高。

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终年高温。红海的气候是由两个季风季节组成,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季风是由陆地和海洋的温差造成。

2. 洋流在海面还是海底

有两个流向,主要是由东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另外在南北两条赤道暖流之间还有一条由西向东的赤道逆流。

赤道暖流是典型的风海流,形成主要是受信风的吹拂,加之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海水大规模地在赤道附近由东向西流动,形成了两条洋流: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

而赤道逆流位于南北赤道暖流之间,地处赤道无风带,成因是赤道暖流使大洋东部海面较低,西部海水增多,使海水由西向东流,所以它具有补偿流和倾斜流的成分。

赤道地区东西两种流向不同的洋流,促进了海水分布的平衡。

3. 海底洋流是什么样子的

由于海洋上冷暖气流相遇导致海水形成的漩涡

4. 海洋表层洋流

洋流的形成有许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定向风的推动。世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分布与风带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观点认为,深层的海水与表层的海水一样会持续地运动,但两者的流动型态却相当不同。深海洋流是一种所谓的“温盐环流”是借着海水密度的变化而上下运动。

这种观点认为,海水在温度较低或盐度较高时密度比较大,可以下沉到相当深的地方。当它与周围的海水密度相同时,便达到了平衡点而不再下沉。此时会转而往水平方向移动。这股既冷又咸的海水,可以下沉至海平面下数几千米处,而上方原来的空间则借着表面海流来加以补充。“这就是所说的深海洋流的热机原理。”管玉平解释说。

“在每一个海洋中,水流大致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或是沿着海洋盆地的边缘旋转。”肯·里奇威指出,由此这些涡旋能从大海深处向大陆架斜坡输送营养。它们还带动全世界海洋的流动,把热带地区的海洋热量输送到极地地区,或者形成洋流和潮汐以帮助平衡气候系统。比如,西太平洋暖池就是通过印度尼西亚贯通流将热量从太平洋传输到印度洋,进而到北大西洋。

“互相连接的涡旋系统和澳大利亚东部水流形成了一种机制,使得大西洋地下水和南极中部水在海洋盆地间流动。”研究人员相信,这一“深海通道”发现的同时,一个世界气候变化的机房也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我国科学家认为深海洋流的产生是因为风吹动海水通过“接力棒”把能量传达到深层的海水而造成

针对海水密度变化产生深海洋流的观点,管玉平研究员提出了他不同的观点,“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真正引起深海洋流并不是热机原理。”

管玉平研究员认为,风能是产生深海洋流的源动力。“风吹动海水通过‘接力棒’把能力传达到深海。”管玉平说,“原来观点认为,风吹动海面只能引起500米的海水流动,但是,我们研究发现,风能通过某种类似‘接力棒’的物质传递到深达1000米左右的深海区域,成为产生深海洋流运动的机械能。”

“研究深海洋流的方法主要有实验室模拟、计算机模拟和深海实地检测。”管玉平研究员介绍说。

前几年,国外的科学家在实验室模拟深海洋流的运动机理,但是,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解释实际问题,只能对科学家提供一个思路。

深海实地检测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研究人员需要在怀疑存在洋流的海平面以下1000米处放置若干个检测仪,用来监测海水的流动。“这种研究方法在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才能采用。”管玉平研究员介绍说。

“我们采用的是在计算机里模拟的方法,这是现在各国科学家普遍使用的方法。”管玉平研究员介绍说。管玉平研究员的这一研究成果,推翻了以前学者有关深海洋流的产生机理。

5. 海洋平流层

答案是;地面离大气层有1000千米以上。(1000000米)

大气层,是气象学专业术语,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外大气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