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响海水质量的因素
1、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2、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或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
3、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密度大;海水的密度随时间、空间变化幅度较小;海水的密度大,浮力也大,在海水中游泳比在淡水中不易下沉。
4、南极寒冷,盐度高,海水的密度大。
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g/cm3之间,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2.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是什么
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
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②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同一季节,不同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高 ,寒流经过海区水温低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表层海水以下变化很小。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3. 影响海水的盐度的要素包括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盐度、温度、压力等,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或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密度大;海水的密度随时间、空间变化幅度较小;南极寒冷,盐度高,海水的密度大。
4. 什么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主因
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结果。它是由温室效应不断累积形成的自然现象。所带来的就是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再加上大陆温室气体的缘故,使大陆与海洋温差逐渐缩小,海水温度也会因为效应升高。
有一种叫厄尔尼诺的现象,是关于赤道中东地区海域温度升高异象的解释。近年来因为环境,气候原因也出现了大型的厄尔尼诺现象。
5. 影响海水质量的因素有
1.两边海水的地理环境不同
呈现出明显分界线的海洋,便是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形成的。从高空向下看,两条海洋之间存在着一道明显的分割线,这与两边海水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原因。其实,不同的海水地理环境,海水所最终呈现出来的水位高度也是不同的,再加上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引力,也会对两边的海水产生影响,这就形成了最终的两边“分界线”。
当然,导致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处海域之间存在分界线现象的原因,还有很多。
2.两边海水的盐度不同
不同海域中的海水,其盐度也是不同的。就例如形成了海水分界线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来说,太平洋中海水的盐度大约在33‰左右,二相比太平洋,大西洋中的海水盐度就相对较高了,大约在37‰左右。所以,正是因为两者海域中的海水盐度不同这一原因,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处海域相互接触和融洽的时候,便出现了海水分界线的这一幕现象。
3.两边海水的温度所带来的差异
太平洋的海水区域由于靠近寒流地区的原因,对于海水的温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海水普遍温度较低。而大西洋海域中的海水,则受到了暖流的影响,使得大西洋海域的海水普遍温度较高。正是由于这“一冷一热”的海水温度差,因此,当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处海域之间的海水进行交会时,便形成了海水的分界线。
两边海水之间的维度不同
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大概都见过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把油与水倒入在同一个容器中时,两者是不能够相融的,是呈现出一种隔离的状态的,这便是水和油之间由于维度的不同而产生的物质现象。而对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产生的这种海水分界线现象来说,正是由于两处海域之间的海水维度不同所产生的。维度不同的液体,在同一个空间进行汇合的时候,是不能够相融的。
6. 影响海水运动的主要因素
主导的因素是风向(风海流)、密度(密度流)、周围海水的流动方向(补偿流)
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海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若海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暖流;若海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则称为寒流。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海流为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海流为寒流。
7. 影响海水水质的因素
北方地区的海水浑浊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1.悬浮物:北方海域通常有较多的河流和冰川融水输入,这些水源会带来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颗粒物质。这些悬浮物在海水中悬浮并造成浑浊。
2.冲刷作用:北方地区的海岸线通常受到强风和海洋流动的影响,这种动力作用可以冲刷沿岸的沙土和海底沉积物,并将其搬运到海水中,导致海水变得浑浊。
3.海洋生物活动:北方海域也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群落,例如浮游生物、藻类和浮游动物等。它们的存在和活动也会使海水中的悬浊物增加,导致海水浑浊。
4.污染和人类活动:一些沿海城市和工业区域的排污、船只交通和渔业活动等都可能导致海水污染和浑浊。人为因素对海水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需要注意的是,海水浑浊并不一定意味着污染,它可以是自然的现象。然而,过量的悬浮物和污染物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保护海洋环境和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水的影响至关重要。
8. 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
一、海水的性质(温度、盐度) ★1.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因素: 纬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温度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温度弯曲;寒流反之。 海陆分布: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等温线一月份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反之。 季节:同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海水深度:海水温度因海深而有变化,1000m以下变化小。 ★2、影响海水盐度因素: 蒸发量与降水量:副高海区盐度高,赤道海区盐度稍低。 径流:北纬60°海区比南纬60°海区盐度低,长江口夏季盐度低。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盐度较高,寒流反之。 海域封闭度:红海盐度高(副高,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无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波罗的海盐度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云多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大量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二、海水运动 1.风浪:风(盛行风或行星风系)是主要动力。 2.潮汐:主要动力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钱塘潮壮观:正值天文大潮;盛行东南风加推潮势;钱塘江顶托和杭州湾口大内小都加剧钱塘潮势头(亚马孙河河口、欧洲西部类似)。
9. 影响海水水温的因素
有关吧,因为风向,湿度都有关
10. 影响海水ph因素有哪些
pH值是海水酸化的一个主要指标。一般来说,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现有的科学证据表明,在过去200年时间里,海洋吸收了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的30%左右,约还有50%残留在大气中。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大限度地缓解了全球变暖的影响,但同时也使表层海水的pH平均值从工业革命开始时的8.2下降到目前的8.1。
0.1的变化,乍一看似乎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值,但从纵向千万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却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了。
其实,海水的pH值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高纬度海域的pH值会比低纬度的高,表层海水中的pH值亦比深层海水中的pH值高。但从整个海洋环境来说,海水pH值的变化却是很小的,2000多万年来的变化幅度也只是±0.3而已,如今我们的海洋系统在200多年间就下降了0.1,相比之下,足见其中变化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