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沉积物分布规律
陆相地层是由陆相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如河流、湖泊、冲积扇等等,岩性上以碎屑岩最为多见(砂岩、砾岩、泥岩等)。
一般地层厚度变化较大,横向上分布不均匀;海相地层就是在海洋环境下沉积的沉积物压实成层,包括滨海,浅海,深海下的沉积,滨浅海多见碳酸盐岩沉积,深海为泥质沉积。地层平面上连续性非常好,可以追溯很远!2. 海洋沉积物类型
海洋沉积物(marine sediments)是指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的总称。以海水为介质沉积在海底的物质。沉积作用一般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3种不同过程,由于这些过程往往不是孤立地进行,所以沉积物可视为综合作用产生的地质体。
传统上,按深度将沉积物划分为:近岸沉积(0~20米),浅海沉积(20~200米),半深海沉积(200~2000米),深海沉积(大于2000米)。
来源:
①陆源,主要是陆地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如砾石、砂、粉砂和粘土等,是典型的陆源沉积物。
②海洋组分,主要是从海水中由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形成的各种沉积物,如海洋生物的遗体,海绿石、磷酸盐、二氧化锰等自生矿物及某些粘土等。
③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大洋裂谷等处溢出的来自地幔的物质,以及来自宇宙的宇宙尘等。
蚀源区的性质决定了陆源物质的原始特征,从而对沉积物的性质产生深刻影响。如黄河径流所携带的固体物质有70%左右沉积在河口区。其特点是CaCO3含量较高,含有角闪石、白云母、绿帘石等重矿物组合,粒径以0.01~0.05毫米占优势。这些特点不同于长江物质形成的沉积。
在缺少陆源物质的海域,来源于生物和化学作用的产物占有重要地位。在某些海域,特别是较深的海域,生物作用的产物和生物遗体可成为主要的物质来源,如南海外陆架、东海冲绳海槽的有孔虫细砂以及大洋中的生物软泥等。
3. 海洋沉积物分析方法
海滩是在海岸地带由碎屑沉积物堆积而成的乎坦地形。在山区的入海口或墨岩海烽附近,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组成,这种海滩称为砾滩。
跟石具有较高的磨圆度,扁圆形砾石常具定向性排列,砾石长轴基本与海岸平行.最大扁平面倾向海洋。主要由砂组成的海滩叫沙滩。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砂粒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成分单一,不稳定矿物少,以石英砂最为常见。沙滩表面具有不对称波浪,内部具有交错层理。由于沙滩经受了波浪的长期筛选.独居石、锆石、钛铁矿、金等重矿物.易富集形成滨海砂矿
4. 海洋沉积物分布规律图
除了陆源物质形成的沉积物外,大洋深海的沉积物主要来源是在大洋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的遗骸。由于深水区会使可溶解的矿物质溶解,所以沉到4000~6000米深的洋底,主要是难以溶解的硅质等生物硬体,其主要种类是富含硅质的放射虫和硅藻等。这些深海沉积物称为放射虫软泥和硅藻泥,此外还有抱球虫软泥和翼足虫软泥。
放射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放射虫软泥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深海区。
5. 海洋沉积物的分布特征
1 是河流和海洋生物的沉积物。2 因为泰国湾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带来的大量泥沙和碎屑物质在湾区沉积,同时湾区还有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的有机物质也会沉积。3 此外,泰国湾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田灌溉、废水排放等,这些也会对泰国湾沉积物的来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6. 海洋沉积物的分类,其组分和来源分别是什么?
可燃冰往往分布于深海的海底沉积物中或寒冷的永冻土中。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形成原理是天然气以液体的成分在低温条件下变成固体。可燃冰往往存在于五千米到七千米的深海海底。可燃冰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它的开发利用可以优化能源结构。
7. 海洋沉积物分布规律有哪些
深海(Deep sea) 是位于洋底上的水域。深海底水体平静,沉积物供应量少,沉积速度缓慢。有三种沉积类型:
软泥
粒度介于粉砂级与泥质级之间的沉积物,分布最为广泛。按其组成主要有以下两种:
(1)生物软泥(ooze)
含有丰富的(常占50%以上)生物骨骼,主要是浮游生物骨骼,以及泥与粉砂物质。生物骨骼的成分或为钙质、硅质,前者如有孔虫、翼足虫,后者如放射虫及硅藻。
(2)红色粘土(red mud)
主要由黏土构成,含大量火山碎屑,生物很少,CaCO3含量微弱,不同成分软泥的分布与气候有明显关系。
硅藻软泥主要分布在寒带的海洋,放射虫软泥主要分布于热带的海洋,钙质软泥则与热带及温带气候有关。太平洋洋底沉积物的分布表明了这一特点。
8. 海洋沉积特征
1、工作原理不同 堆积作用是被搬运的物质因外营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以及含溶解质的水溶液受蒸发或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积聚过程。 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
2、特点不同 堆积情况复杂,一般情况是:山麓出山口处因山溪流速骤降,堆积成以粗粒碎屑物为主的冲积扇。宽谷和平原区的河床底部沉积物粒径稍粗,岸边和泛滥平原上则堆积细粒的粉砂、粘土。 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以机械沉积作用为主,由于地面流水总是处于较快的运动与循环状态,其中的溶运物在搬运过程中一般不具备沉积条件,故化学沉积作用微弱。
3、过程不同 堆积作用的外营力包括流水、冰川、风、波浪、海流等。流水、风和海流等的搬运能力与流速有关,流速变小,物质即按大小、形状和比重依次分选推积;冰川堆积没有分选现象。岩屑在被运移过程中,在低地或缓坡逐层迭加堆积,但最后的归宿是海洋。 沉积作用为沉积物质在地表温度及大气压力下以成层方式进行堆积或形成的作用及过程,包括沉积物埋藏以前(即成岩作用开始以前)自风化、搬运以至堆积的全过程。 来源:-沉积作用 来源:-堆积作用
9. 海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什么?
海油也是石油的一种。海油主要是来自于海域,是从海中开采出来的液体燃料,海油就是从大海中开采出来的石油。
海油一般是中海油。渤海属于我国首个开发的海底油田。由于断陷伴随褶皱形成了大量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东海大陆架十分宽广,沉积厚度大于200米。外国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
10. 海洋沉积物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海底沉积物的总称 。沉积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且往往都是综合进行的。
①物质来源。包括陆地岩石风化剥蚀而成的砾石、砂、粉砂和粘土等,海水中由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生成的固体物质如生物遗体、海绿石、磷酸盐、二氧化锰以及粘土等,火山碎屑、溢出地幔的物质、宇宙尘等。
②陆源物质的搬运。主要靠径流,其次靠浮冰和风力带入海洋,主要沉积于河口和大陆架;浮冰搬运物沉积于高纬度海域。
③沉积。比重大于海水的悬浮物质或颗粒的状态和沉降的速度,主要受潮流、密度流、风海流和风浪等作用所控制,在不同海区的沉积速率不同:大型三角洲和河口区最高可达50000厘米/千年左右 ;在大陆坡和大陆隆最高可达100厘米/千年;深海区一般只有0.1~10厘米/千年,因而深海洋底沉积物的厚度平均不过0.5千米。
沉积于海底的物质。包括陆源物质(来源于陆地,为流水、风、冰川及海岸带的剥蚀产物)、生物物质(海洋生物骨骼和遗壳)、宇宙物质(宇宙尘埃)、火山物质(火山灰、火山泥与火山岩的碎屑)、化学物质(经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后沉淀的物质,如碳酸盐、鲕状或细粒石灰质软泥)等。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粒度、矿物成分、生物和化学组成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