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对海洋探索的成就是什么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产自主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海试任务”近日顺利完成海试作业,标志着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的钻探和测井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之一。在我国主要赋存于800米以深的海底,其具有地层非成岩、非均质性强、易遇滑塌和浅层气风险等特殊难题。
中海油研究总院负责人 米立军:
本次海试作业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获得了高质量的测井数据,验证了国产自主深水技术装备的可靠性,打破了我国依靠自主力量进行海洋水合物钻井作业深度和作业水深两项纪录。
2021年6月,中海油研究总院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和工艺”为项目支撑,依托国产自主“海洋石油708深水工程勘察船”和国产深水钻井系统、新一代随钻测井工具,在1758米水深预定海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两口水合物评价井的海底井场调查、钻探作业和随钻测井作业,取全取准了包括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井径、井温、地形地貌等第一手资料,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本次海试成功使我国在深水、超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领域,具备了船舶、钻探、测井、取芯、在线分析检测全套国产化技术和全过程作业能力,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2个千亿方级矿藏。我国也是全球首个海域可燃冰试采获连续稳定气流的国家,并实现海域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量超30万立方米,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2. 我国对海洋探索的成就是什么意思
2020年令中国骄傲的两个科技创新成就:
一是北斗三号卫星定位导航系。2020年6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并顺利入轨。这样北斗三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总计30颗卫星全部入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正式向世界开放。北斗卫星系统分开放式和授权式两种服务方式,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均打破了美国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垄断地位,使中国终于有了可靠、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
2、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于2020年11月,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万米海沟坐底成功,这是世界最深处。奋斗者号深潜深度10909米,打破了中国载深潜新纪录,在此之前的“蚊龙”号深潜器2010年也只是冲击了7020米的海底,当然这次奋斗者号的坐底也证明了中国不仅仅是航天在创新,潜深海底也是不断创新,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科学技术的强大实力。
3. 我国海洋勘探取得的成就
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1.现代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海洋;
2.丰富的水资源负担着全球水体循环系统运转,影响甚至决定全球气候;
3.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了科学研究标本;
4.丰富的经济鱼类、藻类,提供了食物、油脂、化工材料、药物等;
5.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储量;
6.潮汐变化蕴含了无穷的发电能源;
7.海洋运输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运输方式之一,靠近海洋的港口城市一般都能得到快速发展;
8.海洋是全球污染物的最终净化厂;
9.海洋蕴含风险,大型海啸、台风往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10.由于气候的变化,预计中的海平面上升将淹没许多沿海低洼城市,对人类潜在性的损失无可估量
4. 中国对海洋的探索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世界上海洋探索的重要成就:
深海探测:人类通过潜水器和遥控器等技术,成功探测了世界各大洋的深海区域,包括马里亚纳海沟、波罗的海深渊等。深海探测揭示了深海生物、地质构造和海底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海底地形图绘制:通过声纳和卫星遥感等技术,绘制了全球海底地形图,揭示了海底山脉、海沟、海岭等地质特征,对地球科学研究和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物研究:通过深海探测和生物采样,发现了许多新的深海生物物种,如巨型水母、深海鱼类等。这些研究对于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生物适应深海环境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资源开发:通过海洋勘探和开发技术,人类成功开发了海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同时也开展了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如锰结核、多金属硫化物等。
海洋环境保护:世界各国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机构,致力于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推动可持续海洋发展。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为人类认识和保护海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然而,海洋探索仍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成就和发现。
5. 中国探索海洋发展的历程
人类最初对海洋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从海的表面开始的。当树叶在水面上随风飘荡的时候,人们从中得到启发造出了船。1973年,在一次寻找石油的钻探中,偶然在中国浙江余姚发现了河姆渡古人类遗址,从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这向人们证实了船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
船能够行驶在海上,最初人类用它在海边巡逻,以捕捉鱼虾。古书《竹书纪年》有“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文字记载。而人类驾舟远航以探求世界的秘密,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能考证的第一次大规模远航是在公元前609年。当时的埃及法老尼科是个求知欲极其强烈的统治者,他不满足他的船队只在地中海游弋,他想知道地中海以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就雇用了一批善于航海的腓尼基水手,租用了3艘有50把大桨的木船,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
从此,人类一直未停止探索海洋的脚步。就这样,一个地方的人的视角扩展到了海的那一边,发现了新的大陆,新的人群,感受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境遇。接下来,他们继续寻找,继续过着漂流的生活,于是,无边无际的海洋成了他们的家园。直到后来,终于发现海洋本是孕育生命的母亲。
6. 我国海洋探索的进步
截至2020年,人类探索了海洋的百分之五。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7. 我国在海洋探索领域的成就
我国航天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中国正在推动航天事业的繁荣发展,开展多项重大科学考察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例如,2013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深空探测器“嫦娥一号”。2016年,国内首个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升空;2017年,“嫦娥四号”成功实施月球软着陆,实现了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火星一号”的发射;2018年,中国成功发射“悟空一号”深空探测器,开启中国深空探测新时代。这些成就都为我国航天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也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8. 我国探测海洋的成就
航天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
一是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全面完成:自2004年工程立项实施以来,按照“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先后圆满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月地高速再入返回试验、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6次无人月球探测任务,实现“六战六捷”。
二是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设新阶段:1992年,我国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船、室、站”三步走发展战略,目前已成功发射14艘神舟飞船,4艘天舟货运飞船,2个天宫空间实验室,1个天和空间站核心舱,先后将14名航天员共23人次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
三是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00年、2012年分别建成北斗一号、二号系统,向国内、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全球服务,目前定位精度、授时精度等系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四是高分专项天基对地“三高”观测能力形成:已具备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观测能力,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信息技术支撑。
五是天问一号成功实现火星“绕、着、巡”目标:2021年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预选着陆区,在火星表面开展巡视探测,一次任务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成为第二个在火星成功着陆探测的国家,开启了行星探测的新征程。
9. 中国海洋探索的成就最新2019-2020
2021年是中国航天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发射任务很多,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项。
2021年4月29日12时许,我国“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发射成功,这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最后一步开始成功实施。而就在“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发射的前后,我国于27日、30日两日分别以“一舰九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包括“齐鲁一号”商业卫星以及遥感三十四号卫星等10颗卫星。而在30日进行的发射任务更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8次飞行,这说明我国的长征家族运载火箭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成熟度。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为期3个月。
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9时5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批飞行乘组和首位女性航天员。这次飞行任务将会成为中国载人航天一个重要历程事件,3名航天员将会在空间站停留6个月之久,期间要在太空过春节,还要执行太空行走等多项任务,对空间站、航天员乃至中国航天事业都是一次重大考验。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条路并不平坦,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和苦难。但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前进路上,没有人可以阻挡我们的脚步。航天事业只是一个缩影,所代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将会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我们的目标。
10. 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
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人类从未停止。上至宇宙,下至海洋,但凡人类能探索得到的都是梦开启的地方。人类企图征服世界,从宇宙大气层到高空,从太阳到云层,一步一步蔓延开来。渐渐的也开始涉及深海。不论是深海里的矿物质、资源,还是海洋动物,都成了人类征服世界的开始。
那么大海究竟有多深?海洋约占地球表面71%,平均深度约3800米。人在深海潜水所涉及到的深度不过是5%的海域底部。剩余的海底,人类还未潜入。众所周知,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约海平面以下11034米,是近1.5倍的珠穆朗玛。而这样的海底本该充斥着鱼类生物,但令人失望的是,这样的海底没有任何海洋生物。极强的水压威胁着生物生存,这里什么都留不下。
由于重力的关系,人跳进海里会下沉。但当肺部积水过多,身体便会上浮。根据吉尼斯记录记载,人下潜最深约113米。如果能够承受极大的水压下潜至1000米,那么那里则是一片黑暗。厚厚的海水已死死遮蔽住阳光的照射,即便有海洋生命的气息,它们的视觉也早已退化。但随着环境的需要,又会生出照明的器官。
正常来说,人的肌体很难下潜至1000米以下,倘若荣幸,那将能体验到一个营的兵器全副武装在自己身上,寸步难移。
当下潜至8000米时,此时的海洋将不存在海洋生物。四处荒芜,但也是在这时才能感受到大海的哭泣声。如同真正到达了马里亚纳海沟才会感受到地球的壮美,仿佛脱离平常琐碎人间,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当中似的敬畏世界的绝美。
众所周知,世上最深的海沟当属马里亚纳海沟。深受亚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移形成。主要位于太平洋西部。全长约2550千米,宽约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洲科学家就已成功抵达海沟最深区域。2012年,卡梅隆也乘坐“深海挑战者”号在此处进行探索。
海洋之大无奇不有。千百年来,人类努力了解海洋,开发海洋,试图在海洋中挖掘更多资源。可至今人类前进的步伐还未停止。还有许多海洋资源等待着人类去勘探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