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波罗的海洋流分布图
首先要弄清地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再结合海陆分布判断全球洋流分布(仅限于风海流,密度流等要另外特别记,如大西洋、地中海与红海间的密度流,北海与波罗的海间的密度流),最后判断行驶方向与风向、洋流方向是逆向还是同向.
要知道了气压带、风带的干与湿的性质,和它所控制的地区,这样气候的特征就出来了,包括考气候的一串,名称、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气候成因都解决了。这样就可以帮助它转变到自然带的分布上。而且还可以解决三圈大洋环流的图,最主要的是西风、风海流。赤道地区大部分是由东向西流动的呢?因为赤道的南北都是偏东风。
2. 波罗的海什么洋
德国的纬度相当于中国的黑龙江省。德国位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西风带,温差不算大。冬季无寒冬,夏季无酷暑。冬季多雨水,阴天多阳光少。早晚温差大。冬季平均温度在平原低地1.5°C与山区零下6°C之间,七月份平原低地平均温度为18°C,南方有屏障的山谷为20°C左右。
较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上巴伐利亚一带,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风。在德国旅行时可别忘了带雨具哟~
3. 波罗的海地理图
首先,波罗的海的水体来源主要是来自北欧三大河流的淡水,这些河流的水源来自于北欧平原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融雪和降雨,因此波罗的海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淡水,导致盐度相对较低;
其次,波罗的海的水体循环较为缓慢,水体的混合程度较低,导致盐度分布不均匀;再次,波罗的海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盐度的因素之一,周围被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家包围,这些国家的河流和湖泊都会向波罗的海注入淡水,导致波罗的海的盐度相对较低。
此外,波罗的海形成时间较短,气候温和多雨,降水量大,沿岸河流众多,常年气温低,蒸发量较小,这些也是导致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之一
4. 波罗的海附近洋流
北海,长约965公里,北部宽为580公里。总面积为60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91米,容积为15.5万立方公里。该海区内几个岛屿共占面积为的73平方公里。
地质
北海被认为是陆缘海,即它的整个构造海盆都在大陆(恰与大洋性的相反)地壳上。该海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地槽(长条沉积矿床的位置),从前至少有两次褶皱成山脉。每一次,这些山脉都被冲刷走,只留下英格兰与大陆之间的浅盆。大约在2.3亿年前,北海周围的陆地都是沙漠,由于蒸发量大,从北方流入的水有限,形成了巨大的蒸发岩沉积。在北海海底和德国、丹麦发现的盐丘和构造,就是这些蒸发岩的代表。北海海底构造形成的历史,与北海及其邻近国家现正在开发的广阔油田有直接的联系。
当然,北海的海底都属陆架。该海的南半部是水深为40米的海台。海底逐渐向北倾斜,到设得兰群岛以西陆架边缘,水深达183米左右。绕过挪威南端到陆架边缘以外,为一罕见的海峡(挪威海峡),其深度约为600米。一些海洋学家认为该海谷是大陆冰川冲刷形成的。还有其它末次冰期(11000~8000年前)的残迹,那就是海平面低水位和冰川冰碛时遗留下来的河谷状的切割(所谓冰川冰碛,就是当冰川融化时,沉积物在冰川前沿进行堆积)。英国和丹麦之间的多格尔沙洲就是一个例子,其水深仅13米。海底沉积物主要为冰川砾石、沙和粉沙。其中粉沙到处都有,这是由于受洋流和浪的作用,重新被搬运的缘故。
洋流
北海的水环流,同时受北来的大西洋水和东来的波罗的海水的影响,而从南部多佛尔海峡流入的水则非常少。大部分海水来自北大西洋暖流,沿奥克尼和设得兰群岛近岸南流。到南部后转为反时针方向,并沿挪威海岸流出,成为波罗的海的洋流。表层水温,2月为2~7℃,8月为11~17℃。盐度随地区、季节而不同。由于大陆江河(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埃姆斯河和斯海尔德河)流入大量淡水,在挪威、丹麦、荷兰和德国等沿岸水域,即使冬季不太冷,也都结冰。而西部,由于入海淡水较少,并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即使是冬季也无冰。
5. 波罗的海位于哪里
波罗的海(Baltic Sea),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位于北欧。长1600多公里,平均宽度190公里,面积42万平方公里,总贮水量达2.3万立方米,是地球上最大的半咸水水域,水深一般为70-100米,平均深度为55米。波罗的海四面几乎均为陆地环抱,整个海面介于瑞典、俄罗斯、丹麦、德国、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9个国家之间。向东伸入芬兰和爱沙尼亚、俄罗斯之间的称芬兰湾,向北伸入芬兰与瑞典之间的称波的尼亚湾。
6. 波罗的海地形图
波的尼亚湾位于欧洲波罗的海北部海湾,西岸为瑞典,东岸为芬兰。波的尼亚湾面积约117,000平方公里(45,200平方英里),南北长725公里(450英里),东西宽80~240公里(50~150英里)。
欧洲波罗的海北部,介于芬兰和瑞典之间。长650公里,最宽处250公里,面积11.7万平方公里。
有翁厄曼(ngerman)河、于默(Ume)河、吕勒(Lule)河、托尔讷(Torne)河、凯米(Kemi)河和奥卢(Oulu)河注入。湾内多小岛,不利于航行。主要港口有芬兰的波里(Pori)、瓦萨(Vaasa)和奥卢;瑞典的吕勒奥(Lulea)、海讷桑德(Harnosand)、松兹瓦尔(Sundsvall)和耶夫勒(Gavle)。
7. 波罗的海类型
俄罗斯人的长相特征是:蓝色眼睛,白皮肤,鼻子大而高,眼眶相对黄种人较凹陷,总结就是,眼眶凹,鼻子大挺,体格强壮高大。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属欧罗巴人种,具有这一人种的基本特征:浅色皮肢,柔软的波状发,男子胡须和体毛发达,鼻窄且高高隆起,唇薄,直颌,面部轮廓清晰,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
但俄罗斯人还有自己的特点:
北部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中的白海-波罗的海类型,身材中等,头型较长,鼻子高突,鼻梁呈直形或凹形,头发和眼珠色浅。南方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中的中欧类型(或称阿尓卑斯类型),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头型宽短,脸宽,鼻高且大,发色淡黄并呈波状。
8. 波罗的海位置图
1、形成的时间还不长。
2、波罗的海地处纬度较高地区,气温低,海水的蒸发量小。
3、这里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其四周有许多河流注入,补充了大量的淡水。
4、大西洋和波罗的海的通道又浅又窄,阻碍了波罗的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海水交换,高盐度的海水不易进来。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
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9. 波罗的海地理位置图
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立陶宛人在13世纪时已处在封建时代,此时形成部族,这些部族主要是散居在涅瓦河流域的几个血缘相近的波罗的海部族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直到19世纪下半叶,立陶宛人才完成了资产阶级民族形成过程。
拉脱维亚人作为部族是在15-16世纪由波罗的海本地的一些部落(库尔什人、泽姆加尔人、谢尔人、拉脱加尔人)形成的。这些部落在5-6世纪时向北推进并逐渐同化了操芬兰语的立维部落以及一部分南方爱沙蒂人。这些部落在反对12世纪末-13世纪初日耳曼骑士入侵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同斗争中联合起来。拉脱维亚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大量拉脱维亚人从19世纪起迁住西伯利亚。
爱沙尼亚人是古代波罗的海沿岸芬兰部落的后裔。如拉脱维亚人一样,在反对日尔曼骑士和瑞典人的斗争中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爱沙尼亚的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末。
10. 波罗的海属于哪个大洋
俄罗斯国土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至高加索和黑海。
俄罗斯,领土地跨亚欧两大洲。俄罗斯的领土北部濒临北冰洋,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濒临波罗的海和黑海。波罗的海和黑海都属于内海,需要通过多个海峡才能进入大西洋,比如从黑海到大西洋,需要通过土耳其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从波罗的海进入大西洋,也是非常复杂。不过这两大内海也属于大西洋范围,因此俄罗斯是一个三洋国家。
11. 波罗的海位置特征
以欧罗巴人种基本特征为主:肤色极浅,眼睛为浅蓝色,头发为金黄色;发质柔软,呈波状型,胡须和体毛发达;脸庞甚长,眉脊突出,颌部发达;鼻子高且长,鼻梁隆起,鼻尖有的呈鹰 ,由于是海洋性气候,做了地海人,普遍较高,身体强壮,其平均身高位于世界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