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信息技术
学生毕业后可到现代农业工程设施与装备部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开发园区、规划设计院所和科研教学单位工作,从事农业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教学或试验研究等工作,也可到工业部门从事设计、研发、管理与销售工作。
从事装备生产、经营以及管理部门中从事农业装备的性能设计、管理营销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该专业就业行业主要为:建筑/建材/工程、农/林/牧/渔、房地产等。
2. 海洋信息技术专业
专业设置
学院 专业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海洋生物)、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园林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海洋测绘)、海洋科学(海洋管理)、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科学(环境海洋学)
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工业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包装工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制药)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物流管理(食品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食品经济管理)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朝鲜语
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国际商务)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
注:除以上学院外,还设有上海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部。
特色专业
1、国家特色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
2、ESI全球1%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
3、“双一流”建设学科:水产(含水产养殖、海洋渔业、水产食品、渔业经济4个领域)
4、国家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
5、农业部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捕捞学、水产品贮藏与加工
6、上海市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捕捞学、水生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渔业经济与管理
3. 海洋信息技术与工程
良好。
海洋工程类专业属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学院以“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声工程、信息工程(含控制)、海洋工程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2021年新获批专业。
现拥有“水下信息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1个陕西省海洋工程与技术检验检测共享平台、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陕西省人才模式培养示范区、1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4. 海洋信息技术装备中心
海上石油物理勘探一般是在海洋调查船上装备特别的仪器设备,来发现有利于石油聚集的地层和构造。最常用的办法是采用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地震勘探。
这些方法只能间接地确定海洋石油在海洋中的位置,究竟海底是否有石油,储量有多大,还必须通过海上钻探这种直接的方法才能证实。
5. 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是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海上山东”建设,省政府于2006年6月决定设立的研究中心。2021年,原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合并组建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业务上接受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海洋局等部门的指导。
6. 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创新的原理
1.综合原理
综合是在分析各个构成要素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综合其可取的部分,使综合后所形成的整体具有优化的特点和创新的特征。
2.组合原理
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适当叠加和组合,用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原理。组合既可以是自然组合,也可以是人工组合。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组合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爱因斯坦曾说:“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组合创新的机会是无穷的。有人统计了上世纪以来的480项重大创造发明成果,经分析发现三四十年代是突破型成果为主而组合型成果为辅;五六十年代两者大致相当;从80年代起,则组合型成果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组合原理已成为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
3.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是把某一创新对象进行科学的分解和离散,使主要问题从复杂现象中暴露出来,从而理清创造者的思路,便于抓住主要矛盾。分离原理在发明创新过程中,提倡将事物打破并分解,它鼓励人们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冲破事物原有面貌的限制,将研究对象予以分离,创造出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产品。如隐形眼镜是眼镜架和镜片分离后的新产品。
4.还原原理
这个原理很重要也十分经典。
还原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创新过程中,能回到设计对象的起点,抓住问题的原点,将最主要的功能抽取出来并集中精力研究其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以取得创新的最佳成果。任何发明和革新都有其创新的原点。创新的原点是唯一的,寻根溯源找到创新原点,再从创新原点出发去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用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方法重新创造该事物,从本原上面去解决问题,这就是还原原理的精髓所在。
5.移植原理
这是把一个研究对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另一个研究对象并取得创新成果的创新原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该原理能动性的真实写照。移植原理的实质是借用已有的创新成果进行创新目标的再创造。
想想拉链还有什么用途?想起来就记在下面,以后想起来仍可写在这里,积累多了,就能创新。
创新活动中的移植依重点不同,可以是沿着不同物质层次的“纵向移植”;也可以是在同一物质层次内不同形态间的“横向移植”;还可以是把多种物质层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综合引入同一创新领域中的“综合移植”。新的科学创造和新的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其中有许多创新是运用移植原理取得的。
6.换元原理
换元原理是指创造者在创新过程中采用替换或代换的思想或手法,使创新活动内容不断展开、研究不断深入的原理。通常指在发明创新过程中,设计者可以有目的、有意义地去寻找替代物,如果能找到性能更好、价格更省的替代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迂回原理很有实用性。
7.迂回原理
创新在很多情况下,会遇到许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迂回原理鼓励人们开动脑筋、另辟蹊径。不妨暂停在某个难点上的僵持状态,转而进入下步行动或进入另外的行动,带着创新活动中的这个未知数,继续探索创新问题,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因为有时通过解决侧面问题或外围问题以及后继问题,可能会使原来的未知问题迎刃而解。
8.逆反原理
逆反原理首先要求人们敢于并善于打破头脑中常规思维模式的束缚,对已有的理论方法、科学技术、产品实物持怀疑态度,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分析、去思索,去探求新的发明创造。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着正反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同时相互依存于一个共同体中。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习惯于从显而易见的正面去考虑问题,因而阻塞了自己的思路。如果能有意识、有目的地与传统思维方法“背道而驰”,往往能得到极好的创新成果。
9.强化原理
强化就是对创新对象进行精炼、压缩或聚焦,以获得创新的成果。强化原理是指在创新活动中,通过各种强化手段,使创新对象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延长寿命、增加用途。或产品体积的缩小、重量的减轻、功能的强化。
10.群体原理
大学生创新小组就是一种群体原理的运用。
科学的发展,使创新越来越需要发挥群体智慧,才能有所建树。早期的创新多是依靠个人的智慧和知识来完成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想“单枪匹马、独闯天下”,去完成像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试验室和海底实验室等大型高科技项目的开发设计工作,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创造者们能够摆脱狭窄的专业知识范围的束缚,依靠群体智慧的力量、依靠科学技术的交叉渗透,使创新活动从个体劳动的圈子中解放出来,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在创新活动中,创新原理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也是人们使用何种创造方法、采用何种创造手段的凭据。因此,掌握创新原理,是人们能否取得创新成果的先决条件。但创新原理不是治百病人的“万应灵丹”,不能指望在浅涉创新原理之后,就能对创新方法了如指掌并使用自如、就能解决创新的任何问题只有在深入学习并深刻理解创造原理的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性有效地掌握创新方法,也才有可能成功地开展创新活动。
7.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就业前景还可以,毕业生可从事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管理、海洋探测、海洋信息处理技术等工作;也可在水产、饲料、鱼药、生物技术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学习,考研方向有海洋科学、声学、物理海洋学等等
8. 海洋信息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非常好,就业方向多。
具体就业方向有:通信技术研发人员,通信产品销售人员,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等。(1)通信技术研发人员:目前竞争力比较大,公司和岗位相对每年不断增加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岗位较少。(2)通信产品销售人员:需求大,对专业功底要求不是特别深,适合一般本科生从事。最重要的是,职业发展空间足够大,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转行去别的行业继续做销售。
9. 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成立
海洋联盟由中远海运、达飞轮船、长荣海运、东方海外等4家船公司组建,2017年4月正式运营,合作运力在各国际海运联盟体中排名第一。2021年,海洋联盟继续完善在全球航线网络布局,合作运力约330余条船舶,总运力规模约合410万TEU。
10.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期刊
国内海洋工程领域的高级别期刊有:《海洋与湖沼》、《海洋工程》、《海洋技术》、《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海洋勘探技术》、《海洋技术学报》等。
《海洋与湖沼》是中国科学院的期刊,按照EI收录标准建设,是国内最早开办的海洋工程期刊,涵盖海洋、海洋工程,以及湖沼学等。《海洋工程》是中国工程院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工程院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的期刊,按照EI收录标准,以及研究讨论海洋工程的学科研究。
《海洋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大科学期刊,可以按照EI,SCI和ISTP收录标准,其研究范围覆盖海洋工程、海洋修缮与理论、海洋环境及近海海洋环境动力学、海洋动力学和海洋水文等学科领域。《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是由大连海洋大学主办,可以按照EI收录标准,主要关注海洋、水文、渔业、大气科学及海洋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以及海洋教育与科技社会的相关议题。
《海洋勘探技术》由中国海洋学会主办,可以按照EI收录标准,主要讨论海洋勘探、海洋资源开发及管理、海洋环境调查、海洋维护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及行业应用。《海洋技术学报》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可以按照EI,SCI和ISTP收录标准,其研究范围覆盖海洋理论、海洋卫星遥感、海洋航海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搜救技术等学科领域
11. 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中国海洋大学在三亚注册成立的新型事业单位,成立于2019年5月,由海南省、中国海洋大学、三亚市三家共建。研究院是中国海洋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中国海洋大学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基地。
研究院围绕“深海”和“热带”(南繁水产种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海南地域特色,按照政产学研用共建、共享、共赢的新模式,发挥中国海洋大学涉海学科综合齐全的优势,融合政府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支持优势,企业的资金和创新优势,海南的区位、资源优势,打造一流的热带深海研究中心、海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转化基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