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救生设备的配备要求1、观察台设置高度应为两米左右,座位靠背舒服,前沿与池边垂直,配置太阳伞和救生员随手可用的间接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抛球、救生杆。 2、场所必备救生器材有:救生圈、救生衣、救生钩、救生椅、救生抛球、救生杆、救生绳。以上救生器材必须放置在游泳声的明显位置,并张贴警告牌,告示急救时使用。 3、场所应设急救室和两个救护台,配备以下救生器材:祭酒板(如脊柱固定板);急救氧气瓶(氧气发生器);肢体固定夹板;人工复苏器和携带型人工呼吸面罩;颈部护圈;急救包、箱(各种抢救药品等); 以上器材应指定专人负责,经常检查保养,更换充实。 4、救生员必须穿着统一制作的救生员上岗服装,配备急救腰包。急救腰包内配备有一次性橡胶手套、人工呼吸面罩、救生绳、哨子等,并要求经常检查、更新、以确保急救时使用。 2. 船舶消防救生设备配备要求船舶必须按救生设备规范的要求配置各种救生设备,目的是:为了保证船员和旅客的安全。以便船舶一旦遇难弃船时,船上的所有乘员都能利用这些救生设备等待援救。救生设备的种类:救生艇、救生筏、救助艇、救生浮具、救生圈、救生衣、抛绳器和救生烟火信号等。 3. 船舶救生设备规则SOLAS公约的产生背景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创了航海史上国际技术标准的先河,提出了海上安全最低的国际标准。 海难发生后,1914年1月20日签订了第一个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 公约的主要内容涉及船舶构造、分舱、救生和消防设备、无线电通信、航行规则和安全证书等。 4. 船舶救生衣配备要求救生圈的基本生产要求 外观 救生圈外表颜色应为橙红色,且无色差。 救生圈表面应无凹凸、无开裂。 沿救生圈周长四个相等间距位置,应环绕贴有50㎜宽度的逆向反光带。 重量 救生圈重量应大于2.5 ㎏。配有自发烟雾信号和自亮浮灯所附速抛装置的救生圈,重量应大于4 ㎏。 材料 整体式救生圈的材料和外壳内充式救生圈的内充材料应采用闭孔型发泡材料。 尺寸 救生圈外径应不大于800㎜,内径应不小于400㎜。 救生圈外围应装有直径不小于9.5㎜、长度不小于救生圈外径四倍的可浮把手索。此索应紧固在圈体周边四个等距位置上,并形成四个等长的索环。 属具 救生圈可配有属具,包括可浮救生索、自亮浮灯或自发烟雾信号。 5. 船舶救生设备的布置1.三副主管船舶救生、消防设备。在船长、大副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公司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规定,履行规定的船舶航行和停泊值班职责。? 2. 应熟悉并遵守值班、联系制度,以及航行安全、技术操作方面的规章。装卸期间按大副的布置管理货物装卸。 3. 管理全船消防设备、器材和火警报警设备,定期养护、检查和换剂,使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灭火机应注明检验和换剂日期;禁止将消防器材移作他用 4. 管理并熟练地操作固定式灭火系统(主副机扫气箱所属系统除外),保持管系和分路阀的铭牌、标志鲜明。 5. 负责管理救生艇(筏)、救生浮具及其属具、备品,保持清洁完整,定期更换淡水和食品等;保持各种救生信号的有效期(驾驶台由二副管理的求救、救生信号和器材除外)。 6. 负责配置救生衣,经常检查是否放在指定位置,按期试验,如有损坏应即修复或更换。 7. 对船舶各种消防、救生器材、设备物品要认真登记入册,并做好维修、保养、更换和记录。 8. 按规定向船员讲解救生、消防知识和各种设备、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 9. 开航前应编妥船舶应变部署表及船员应变卡,经大副审核、船长批准后公布执行;及时向新接任船员介绍应变岗位和具体职责。 10. 进出港口、靠离移泊和抛起锚时,在驾驶台执行瞭望和传达船长的指令,准确记录车钟和时间、重要船位及有关情况,或按船长指定的位置和任务进行工作。 11. 在船舶停泊或装卸货期间,与二副轮值驾驶员停泊班,履行规定的值班职责。 12. 按时向大副提出所管设备的保养计划和修理项目,修船期间,做好自修和验收工作以及大副指派的工作。 13. 弃船时携带双向无线电话、海上搜救雷达应答器。 14. 加强国际国内法规及ISM规则的学习,落实有关要求。执行综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6. 船舶救生服配备要求从2000年6月起,所有客滚船必须配备一艘快速救助艇。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快速救助艇的相关技术参数。 (1)总长大于6.5米,小于8.5米,总宽2.5-2.8米之间,最多可以搭载15名坐下乘员。 (2)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001)、符合《IMO国际救生设备规则》(2010版)第V章(LSA)相关要求。 (3)除具有足够舷弧的艇外,还应设有不少于15%艇长的延伸艇首盖。 (4)设舷内发动机或舷外发动机。如果装设舷外发动机,舵和舵柄可以是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5)拖带装置应永久地安装在快速救助艇上,其强度应足够集结或拖带船舶所配备的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或相应重量的最大救生筏。并能在平静水域载有3名乘员的情况下,以至不少于20km的航速航行,以及在载足全部乘员与属具时,以至少8kn的航行速度航行不少于4小时。 (6)能自行排除艇内积水,一旦快速救助艇在恶劣天气下倾覆,要装备在无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能自行扶正装置。 (7)快速救助艇应在远离舵柄的操舵位置上用舵轮驾驶,还应配备一个直接控制舵、喷水装置或舷外机的应急操舵系统。 (8)快速救助艇倾覆时,艇上配备的发动机应自动停止。燃料和润滑系统的设计,应能在该救助艇倾覆的情况下防止250mL以上的燃料或润滑油自推进系统溢失。 (9)每艘艇的布置,应保证操艇人员在控制和操舵位置上对艇首、艇尾和两艇具有开阔视野,以便安全降放和操纵,特别是对拯救落水人员和集结艇筏等至关重要区域和艇员的可视范围。 (10)快速救助艇的正常装备应包括一台非手持型和水密的甚高频无线电通信装置。 (11)为获得良好的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和在恶劣海况下的操纵性能。 7. 客船救生设备的配备要求●应为船上每个人员配备一件符合规则要求的救生衣,并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衣,以供值班人员和在远处的救生艇筏站使用。供值班人员使用的救生衣应存放在驾驶室、机舱控制室和任何其他有人值班的地方。一般要求在驾驶室、机舱和远离位置的救生艇筏存放区域应分别配备至少 2件救生衣,除非主管机关另有明文规 定。 ●客船还应配备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5%的救生衣,这些救生衣应存放在甲板上或集合站明显意见的地方。还需至少为 8. 船舶救生设备的配备要求有哪些按照SOLAS人命安全公约 船上至少要配备2套全包型保温服,主要是救助落水人员时防止其长时间暴露体温的。 一般在救生艇筏上的人员多穿点衣物,盖点毯子就OK了。9. 船舶救生设备的配备要求是在每舷的总容量应为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的50%的救生艇,主管机关可准许以相等总容量的救生筏来代替救生艇,但每舷应配备足够容纳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37.5%的救生艇;5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应在每舷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 对货船:除以上要求外,每船应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若救生艇符合救助艇要求,允许将此艇作为救助艇。对长度85米以下的货船,每舷配备的救生筏,其总容量为船上人员总数的100%。如果这类救生筏不能迅速地转移到任何一舷降落下水,则应配备附加救生筏,使每舷可用的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150%。 救生衣的配备数量:船上人员每人配备一件,驾驶室和机舱各值班人员每人增设一件。客船上还应附加配备船上总人数5%的救生衣。 救生圈的配备:是按船舶种类及船体长度配置——不能说按船舶结构配备。 救生浮具的配备:主要在I类航区航行的客船上配置,按船员和旅客总数的3%配置。 根据1974年国际公约83年修正案的新规定,在远洋船舶所配备的救生筏(即甲型筏),其红降落伞火箭应增加为4支,并另增配橙黄烟雾2支。 所有海船均应备有供救生艇、筏用的手提无线电台,平时保存于驾驶室或电台内,在弃船救生时,按部署表规定由专人携带进艇、筏内。 |
DNV船级社认证是什么意思? |
2023-03-16
|
查看详情 >> |
天海防务是什么公司(天海防务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2-25
|
查看详情 >> |
cape型船舶什么意思(cape船参数) |
2023-02-20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