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拓展造船船身设计星际战甲航道星舰怎么造 1、星际战甲航道星舰怎么造?在游戏中找到一个星舰中枢,然后完成游戏中的澎湃狂潮系列任务,然后收集星舰材料,最后制作即可; 2、航道星舰是Tenno使用的大型飞行器。它们具有极强的火力配置与防御系统,可以与大型战舰进行正面交锋; 3、虽然航道星舰可以仅由一名Tenno驾驶。 2. 拓展活动造船简介 钒钛,作为稀有金属,用途非常广泛。据了解,钒主要用于合金以改善钢的性能。同时,目前钒电池已在美、加、欧、日、澳等商业化应用于风电储能、光伏储能及电网调峰。钛在传统领域广泛运用于漂白、油漆、造纸等行业,加工后的钛材则用于高端的航天航空、军事等领域。专家曾预测,随着新能源的迅猛发展和对钢性能要求的提高,两种材料未来运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钒被称为“现代工业的味精”,在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中85%应用于钢铁工业,在钢中加入钒,可以改善钢的耐磨性、强度、硬度、延展性等性能,加入0.1%的钒,可提高钢强度10%~20%,减轻结构重量15~25%,降低成本8~10%。 钒虽然有众多优点,但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炼钒过程中排放大量有毒有害废气和废水,废气中含有氯化氢、二氧化硫和硫酸,对植被和农作物产生毁灭性影响;废水中含有六价铬、镉、砷等一类污染物,对人畜危害极大,还易形成酸雨,目前生产在向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 钛被称为“战略金属”,钛及其合金具有抗腐蚀、高强度、高温及低温强度性能好、无磁性、人体适应性好、形状记忆和超导等优异性能。由于其轻型高强度的特点,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应用逐步扩展到造船、石油化设备、海上平台、电力设备、医疗、高档消费品等民用工业领域。 3. 拓展训练造船舟船,是由原始的渡水浮具逐步演变而来的,具体的发明人目前尚未知道。人类的这一漫长历史过程却清楚地被记录在古文献中。《庄子•逍遥游》说:“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我们从以上古文献的记载中可以看到:“以匏济水”、“始乘枰”、“变乘桴以造舟楫”,揭示的当是舟船最初发展的规律,即从“匏”到“桴”,再由“桴”到“舟”。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演变,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扩展资料: 船的起源: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过河困难的问题。若河浅和水流慢,人们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们就无法过河。后来,一些人发现抱着树枝或粗的树干,就可以浮渡过河。于是,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把树枝捆成一扎,做成木筏。或把粗树干挖空,使它成为独木舟就可以过河了。这就是船的雏形。 1、古代桨船 在后来,人们开始在船上装上许多船桨,以此来为船只提供动力,使其不用随波逐流,便于控制船只,使船只更安全。 2、古代远洋帆船 随着人们的科技发展和贪婪的欲望,使人们开始了远洋探险。在技术上,探险家们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桨船先进多了。它装上了高大的桅杆,桅杆上挂着大面积的帆布,使它能尽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风能。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坚固,住在上面更舒适。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击力更强。 3、近代轮船 随着人们步入工业时代,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英国人瓦特经过多年研究,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制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机,并投入使用。那时有一位叫富尔顿的美国人,觉得用桨划船会很累,而且效率不高,于是他就想用明轮来代替船桨。用蒸汽机驱动船只。并于1870年在哈德逊河上成功地进行试航。这就是轮船的雏形。 1835年,英国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装有螺旋桨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专家的注意。经研究发现,螺旋桨作为船的推进器比明轮力量大。于是装明轮的轮船逐渐退出使用。但为了称呼方便,装螺旋桨的船还是叫轮船。 4、现代轮船 随着人类的发展,现代的轮船已经不再用帆来辅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机,改用了柴油发动机。这是船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现代的轮船不仅装上了高效的柴油发动机,而且还装上了雷达、声纳、无线电等先进设备,使船只远洋航行变得更加安全。 4. 船舶外形设计轮船主要由船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舾装和其他装备构成。 船体骨架是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舭龙骨、船首柱和船尾柱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船舶骨架。龙骨主要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旁龙骨承受部分纵向弯曲力矩,并且提高船体承受外力的强度。 肋骨承受横向水压力,保持船体的几何形状。龙筋和肋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以便固定船侧板,并能增大船体的结构强度。舭龙骨能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的摇摆现象。 5. 船舶造型设计自组织时分多址接续(SOTDMA)”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一、AIS系统的组成 一个典型的AIS 系统由两大分系统组成,一个是岸基AIS 系统, 再是船用AIS 设备,岸基AIS 系统比较复杂,典型的AIS 岸基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AIS 基站和 AIS 中心组成,系统通过各种方式与VTS 中心,船舶报告系统、港口信息网、海事系统以及船 舶调度等网络相连接,同时也可以与相关航运公司联系,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使上述主管部门 及时得到所有船舶的动态,使航运公司了解到本公司船舶的位置。 AIS 中心也可以与互联网相连,使用户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设置一定的权限范围,各用户 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查看相应的船舶信息,得到相应的服务。 AIS 中心之间可以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各AIS 中心连接成网,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范围 内,就可以实时了解沿岸所有船舶的动态,这对船舶航行管理、船舶追踪以及防止海洋污染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AIS 船用设备,我们将在下面做详细讨论。 二、AIS船用设备的组成 一个典型的AIS 船用设备是由一台VHF 发射机、二台VHF TDMA 接收机、一台VHF DSC 接收机、一台内置GPS 接收机(作为备用)以及AIS 信息处理器、电源和各种必要的外围设备 接口组成。 VHF 收发由系统信息处理器控制,用VHF CH87B、88B 两个国际专用频道自动发射本船的 相关信息,接收周围其它船舶的AIS 信息,频带为25KHZ。 AIS 工作的特点是同时在这两个频率上接收信息,而发射信息一般是在这两个频率上交替进 行,在人工的干预下,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发射。此外,主管部门还可以指配AIS 的区域性频 率,AIS 设备应在指定的区域性频率上工作。 VHF DSC 接收机的主要目的是接收岸台的频率控制信息,实现AIS 工作频率在不同区域的 自动切换,当接收到岸台的频率信息后,AIS 设备将自动地将频率转换到岸台的工作频率上,例 如,当我们到达美国水域时,AIS 设备就在DSC 信息的控制下,自动地将工作频率从通用频道 转换到28B 频道。 船舶AIS 的GPS 信号通常情况下是由船舶GPS 接收机提供,AIS 设备自带的GPS 接收机主 要是作为备用设备接收GPS 信号,当船舶GPS 由于其它原因不能提供信号时,AIS 设备自带的 GPS 接收机才开始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确定本船船位,同时接收GPS 时钟信号,而使每个AIS 设备时间一致,实现帧同步。 AIS 信息处理器是AIS 的核心部分,用于存储本船识别码、船名、呼号、船型等静态信息与 船舶吃水、危险货类、航线等航行相关的信息;处理、存储本船动态信息;将存储的本船最新动 态信息、必要的静态信息以及与航行相关的其他信息进行编码后送发射机;对接收来自周围其他 船舶的航行数据进行解码并存储解码后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CPA、 TCPA、距离和方位;将本船和其他船舶数据以及计算出的数据信息送信息显示器显示。 AIS 的接口主要作用是连接外围设备,目前主要连接的设备有GPS、电罗经、计程仪等设备, 目的是获取本船的船位、航向、航速等重要信息,通过接口可以扩充的设备还有电子海图 (ECDIS)、雷达、远距离识别和跟踪设备、声光报警设备以及外接计算机,主要是实现综合导 航和远距离跟踪和控制等功能,外接计算机主要供引水员使用。 电源部分主要为AIS 设备提供所需的电源,目前一般使用直流电源。 三、工作原理 船舶配备了AIS 设备以后,设备一方面需要向外发送本船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要接收在VHF 有效作用距离之内其他船舶的信息。接收到的信息一方面用文字的方式表示出来,另一方面可以 形象地用雷达图表示,AIS 船舶全部用三角符号“△”表示,直观地显示船舶的相对位置,和运 动方向,在电子海图上,可以用矢量线表示船舶的速度,必要时利用尾迹线表示船舶航行的痕迹, 船位数据取自GPS 乃至差分GPS,其精度很高。要是在AIS 设备上选择一个目标或者在电子海 图中从船舶标志处用鼠标点击一下,便可瞬时显示对应的船名、呼号、MMSI 注册号以及航向、 航速、CPA、TCPA 等重要的航行信息,驾驶员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判断周围 其它船舶的运动情况,确保航行安全,同时在进行相互通信可以直呼其船名,信息交流非常方便。 AIS 工作在VHF 航海频段,国际电信联盟1997 年无线电大会指定了161.975MHz(87B 频道) 和162.025MHz(88B)频道二个VHF 频率作为AIS 工作频道。就完成通信而言,一个无线电频道 已经足够了,但是为了防止干扰和转换频道时造成通信损失,每个AIS 站均使用二个频道进行 收发。 除人工干预外,AIS 应答器都工作在自主连续模式,发射方式是9.6Kb GMSK FM 带宽25KHz 或者12.5KHz 数据采用HDL 包协议。 根据船— 船通信这样的实际条件,AIS 使用了自组织时分多址技术(SOTDMA)这一核 心技术。根据IMO 的AIS 性能标准对要求船舶报告的容量的要求,系统每分钟应有2000 个时 隙,但实际上,系统的设计是每分钟4500 时隙,每一帧60 秒,即每60 秒钟建立2250 个时隙, 每个时隙约26.67ms, 可传输256bits 的信息,每个AIS 站的船舶报告根据信息的容量自动选择一 到三个时隙,分一帧和数帧发射或接收AIS 信息。系统实时动态地调整信道分配 具体工作中,在一个AIS 站开始发送之前先要对当时信道的使用状态观察一段时间,搞清 时隙使用情况,然后可以选择未占用的时隙,标明需占用的帧数,再发送数据,各AIS 站持续 地保持同步,可避免发送时间重叠,新加入AIS 站也不会发生冲突。在数据链负荷超过理论值 的90%时,新加入的站可以占用距离最远的台所遥的时隙,从而保证系统有很的过载能力。 自组织分时多址技术可以自动解决本台与其他台的竞争问题,即使系统过载、通信仍能保持 完好;系统每分钟可以处理2000 个以上报告,本船接收到的数据间隔2 秒可以更新一次。 AIS 对DSC 向下兼容,因此岸基的GMDSS 系统可以对装备AIS 的船舶进行识别、跟踪和 控制。 AIS 采用VHF 频段,它的覆盖距离与其他VHF 设备一样,电波直线传播。距离取决于天线的高 度,在海上通常为20 海里左右。由于其波长较雷达长,波的绕射以及衍射作用较强,所以“可 视距离”较雷达要好,在地面上的障碍物不太高的情况下,能“看到”障碍物或岛屿背面的AIS 站。借助于中继站,可以显著扩大船台和VTS 站的覆盖范围。 AIS的应用分析: 1、自动发送本船信息,包括本船静态、动态和航次信息; 2、自动接收装有AIS 设备它船或VTS 岸站的AIS 信息; 3、提供本船操纵信息,以提供VTS 或其它船舶追踪或避让; 4、船—船、船—岸之间的短信息交流; 5、提供其它辅助信息以避免碰撞发生; 6、可以与INMARSAT 移动站、INTERNET 连接,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和管理。 应当注意到,IMO 为了船舶安全,建议最好不要把AIS系统与国际INTERNET连接。 6. 船的建筑设计船舯的位置: 1.船舯是指以船舶首垂线和尾垂线为边界,和这两条直线垂直的线的中点,首垂线是通过船舶首柱与设计水线的交点的垂线,尾垂线为舵杆中心线. 2.舱口围的高度是从船的甲板边线算起的. 船体一般分为上层建筑和主船体。主船体,长度方向分为船首、船中和船尾;宽度方向分为上甲板、船底和舭部。上层建筑分为艏楼、桥楼和艉楼。 7. 船造型的设计意思是好像船一样造型的摩托车,适合在水上使用。 8. 船舶的设计船长是船舶长度的简称,也称“公约船长”,是指量自龙骨板上缘的最小型深85%处水线总长的96%,船舶设计为倾斜龙骨时,其计量长度的水线应和设计水线平行。 对无船舶图纸资料的现有小型渔船,其船长可按上甲板长度的90%计算,即L= 0.90Ld。 9. 船造型建筑1.威尼斯小艇形状像新月美观,行动像水蛇轻便。而坐具像沙发舒适苏州小艇形状很普通,行动轻便,坐具普通木凳。但它们都是需要人用船浆划才能够动。 2.家是冬日的阳光,在失望时带来温暖;家是坚固的小船,在困难时驶向彼岸;家是拂面的春风,在懦弱时带来希望。 3.风使帆船疾(宋仇远《三更汎舟谢达》) 4.我们全家人买了船票,坐在一艘小帆船上,船徐徐地开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眺望远处。只见有成千上万艘白色帆船漂浮在海面上。它们好像淘气的宝宝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 5.一艘货船徐徐地从运河里驶来,它好像一个巨人,正朝我走来。轰鸣的马达声震耳欲聋,甲板上的船员忙碌不停,看样子是要开始又一次远程…… 6.那轮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7.篙头轻轻点岸,船便像一只顺水的天鹅,翩然游走。 8.绍兴是江南的水乡,水乡 自然 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或行或泊,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 9.一片片帆影出现在远接天际的烟波上,帆影轻轻地游移着,闪着点点的白光,那是村里出海捕鱼的帆船。 10.船那庞大的身体摆动着,宛如一只夹在泰晤士河鲦鱼群中的水怪。 11.炮艇飞空掠海地破浪航行 铁甲艇头 刺破碧波 分开一条水路奋勇前进 被激起的层层海涛带着银白的浪花掠过船舷 然后在艇尾汇合汹涌的波涛 留下一条闪光的水带 水带扩大到远处海面上 泛起万顷波光 。 12.我放了一大池的水,把小船放在水里面,左飘飘,右飘飘,小船也像那艘大轮船一样在轻轻摇晃,我开心地玩着自己做的小船,找到了动手制作的快乐。 13.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面上如一只狂啸的狮子,大海呈现深蓝色。有一艘大型帆船,想一只落入虎口的小鸟,天上的闪电吼叫着,整个世界已经颠覆。 14.她脸色阴郁,眉心隆起,心像波涛中的小船起伏不定。 15.小船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着航行,小船在同学的支持中架起了甲板,小船在学习的压力下坚固了船体。小船在父母和老师的祝愿中出海了,小船满载着希望和信念出海了。小船在社会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小船在初航的成功中获得了力量。 16.在青岛的帆船展览中心,你可以亲眼目睹到亚洲最大的帆船。远看,它像一个高大的士兵守在海边。近看,是一艘用三个桅杆组成的大帆船。 17.阳光下,点点飞帆似一只只白蝴蝶翩翩向前飞去。 18.一艘灰色的船像游泳健儿,快速驶过海面。 19.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20.船轻盈地滑过去,如一只掠水的燕子。 21.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22.有时候,轮船像孩子的玩具船一样横搁在越来越大的;浪山的可怕的斜坡上,立刻又跟倒下去似的,嘟嘟嘟落到山谷底里,好像马上就要沉没了。 23.许多船只排着长长的队伍鱼贯而来,好像是一串海鸥或信天翁。 24.炮艇飞空掠海地破浪航行,铁甲艇头,刺破碧波,分开一条水路奋勇前进。被激起的层层海涛带着银白的浪花掠过船舷,然后在艇尾汇合汹涌的波涛,留下一条闪光的水带,水带扩大到远处海面上,泛起万顷波光。 25.浪涛滚滚的具有无限威力的海洋,发出澎湃空泛的号啸,冲激着八面船舷,这时,万吨巨轮,像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滚着的大木球。,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黑点,一个白点,一挂船上的白帆和一条挂着白帆的船。 26.虽然我的小船没有汽笛没有舵,也没有船帆,但它是独一无二的,不畏风雨的小船,它能驶向美好的未来,驶向梦想中的彼岸! 27.经典小说城南旧事的好词好句摘抄 28.“玛都蒂娜”号像一个漂在水上的软木塞一样,听任海浪的支配;它不是在行驶:而是随波漂流,随时随刻都可能像一条死鱼似的,翻转身来。 29.那只可怜的小船,像鸭子一样钻进水里,又从深渊里的浪花中窜出来。 30.关爱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关爱是一艘小船,把人们带到爱的彼岸;关爱是一把火,温暖了人们的心。随着关爱的脚步,我轻轻地打开记忆的闸门。 31.海浪轻轻地拍着船头和船舷,船身略侧,向前滑去时轻盈得如同一只掠水的小燕儿。 32.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 33.假如我是渔夫捕鱼的小船,我会轻轻地用身体让水花溅起来,哗哗作响。然后,水鸟会飞到我的身上,梳理自己光洁的羽毛。这时候,渔夫就高声唱起渔歌,使劲划动船桨,让水声作伴奏。水鸟不再梳理羽毛了,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渔夫边唱渔歌边撒下渔网,小船在湖中央停了下来,此时此刻,时间仿佛也停了下来…… 34.远处渔船上的白帆也被这初升的太阳染红了,像一面面巨大的红绸在飘扬。 35.小帆船儿轻轻地荡开去了,那映在水里的一个圆圆的月儿,给划得粉碎,银亮的光在水面上忽闪忽闪地摆动。 36.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随着波浪起伏。 37.正在休息的轮船放出嘶哑的蒸汽声,像牙痛一样令人心烦。 38.船身颠簸得厉害,如一个醉汉。 39.大浪好像把两只船分别放在跷跷板的两头,彼此一高低的地猛烈摇荡。 40.朝霞染红了河水时,从淡淡的晨雾中驶来了一片片洁白的帆影,流光溢彩的河上,顿时好像绽开了一朵朵白莲花。 41.一进港湾,只见那些高大的轮船像一片楼房一样,整齐地排列着,耸立的烟囱,插入夜空。 42.汽笛发出雄壮的吼声,轮船像一匹钢铁骏马,斩波劈浪,向远方冲去。 43.朝霞染红了河水时,从淡淡的晨雾中驶来了一片片洁白的帆船影子,流光溢彩的河上,顿时好像绽开了一朵朵白莲花。 44.到了急流处,橡皮艇上下起伏,好像云霄飞车似的。 45.这一艘气派的轮船即将开往远方,它随着水波轻轻摇晃着,它的船身很大,有许多扇小窗户,还有一个圆滑的船尖,一瞬间,我深深地被船吸引住了。 46.千帆万帆船去来(宋汪元量《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47.“玛都蒂娜”号像一个漂在水上的软木塞一样,听任海浪的支配;它不是在行驶:而是随波漂流,随时随刻都可能像一条死鱼似的,翻转身来。 48.汽笛发出雄壮的吼声,轮船像一匹钢铁骏马,斩波劈浪,向远方冲去。 天空中一朵朵白云在飘,海面上一只只小艇在跑,泛起朵朵浪花,一条条白色的带子在小艇后边飞舞,好欢快啊! 49.绍兴是江南的水乡,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或行或泊,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 50.海上,朦胧现出轮船的黑船身:尖桅杆直指着天空,杆顶上点着五颜六色的灯。 51.渔船都扬起白帆,往来拉网,仿佛是成群结队翩翩飞舞的白蝴蝶。 52.渔船都扬起白帆,往来拉网,仿佛是成群结队翩翩飞舞的白蝴蝶。海浪轻轻地拍着船头和船舷,船身略侧,向前滑去时轻盈得如同一只掠水的小燕儿。 53.我们的生命就是这小船,理想就是掌握小船的风帆。如果,生命的小船没有这理想的风帆的引导是无法前进的。 54.小艇拖着一条滚动的银带,在墨绿色的平湖上划出一道孤线。 55.在广阔的大海上,小船就像落叶一样飘摇不定。 10. 造船 拓展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始建于1865年。至1949年,共建造各种舰船884艘,并制造了大量机器设备,成功地试制过飞机。有职工1.5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大、小船台6座,干船坞3座。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基础和综合生产能力扎实,能够建造、修理各类舰船和承造成套机械设备。5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代常规潜艇和第一条5000吨货轮,6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全部国内配套的万吨轮东风号,70年代建成远望号为主的六艘大型远洋科学考察船,80年代开始迈入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领域。工厂在造船能力发展的同时,修船和非船产品生产也卓有成效,曾先后制成万吨水压机,承接中国最大的葛洲坝闸门、上海和北京大型天文台回转球顶、宝山钢铁总厂二期工程关键设备等工程。 一、历史沿革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辛亥革命后,江南造船所仍采取商务化经营方针,造船业务逐渐赶上和超过当时造船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耶松船厂在宣统二年至民国6年间共造船82艘,总吨位42700吨;江南造船所在同一时期间共造船208艘,总吨位38846吨,已接近耶松船厂。民国7年江南造船所的造船总吨位增到60373吨,大大超过耶松船厂,居上海造船工业的首位。民国7~10年是江南造船所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为美国建造成4艘排水量万吨级的运输舰,被当时传媒评为“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民国16年后,国民政府海军部管理江南造船所,一度进行局部带军事性扩建。民国19年冬,将海军轮电工作所并入江南造船所;次年1月,又将福州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的制造飞机处并入江南造船所,后建成“江鹤”、“江凤”等水上教练机和侦察机5架。这个时期的海军舰艇修理业务相当频繁,民国17~22年的6年间,共修理海军舰艇271艘次,平均每年45艘次,而民国10~15年的6年间只修理海军舰艇74艘,平均每年12艘次。当时的所长马德骥引进西方的一套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由英人毛根独揽大权的局面。 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陆军侵占,日军把上海兵工厂(原制造局的另一部分)场地划入江南造船所,并强行圈占附近民地,使全所面积增达34.3万平方米,还把南京的3家民营小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并入所内,使江南造船所的场地和设备都有较大扩展。民国27年1月,移交日本海军管理,改名“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同年3月,又由日本海军委托日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接办,改名“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将新侵占的英联船厂所属的和丰船厂与瑞镕船厂划归江南造船所。改名“淑浦船坞”和“杨树浦工场”。日军占领时期,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00多艘,还造了300多艘攻击型的“自杀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南造船所由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接管。民国35年至1949年5月间,共建造各种船舶34艘,总排水量9557吨,平均每年造船10艘,排水量2734吨。其间,电焊技术开始推广,民国35年成功地建成中国第一艘全电焊结构的排水量634吨的长江上游客轮“民铎”号。江南造船所所属工厂进行了局部扩建,至民国36年底,共新开设了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第二发电厂及汽车修理厂等5个厂,并修理了厂房和增添了一批设备。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对江南造船所大肆破坏,所内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发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全所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政权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接管江南造船所。1953年,江南造船所易名江南造船厂,进入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企业概况 清同治五年(1866年),江南制造局迁址高昌庙镇时,购置民地70余亩,建成厂房并建筑泥船坞一座和沿江码头。至光绪十六年(1891年)时,工厂面积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已发展成拥有13个工厂和1个工程处的近代工业企业。全局拥有大小机床662台,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4521匹;汽炉31台,总马力6316匹。 光绪三十一年局坞分家,江南船坞的主要固定资产有:全坞地基约60亩;泥船坞1座,长325英尺;机厂1所,共有大小厂屋98间;锅炉厂1所,有大小房屋48间,内有60匹马力总汽炉2座,40匹、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另有剪、钻、刨等机床18台;炮弹厂1所(后改为机器厂),连同打铜厂、翻砂厂等新旧厂屋共100余间,厂内附属机器有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大小车床64台;水雷厂1所,有屋19间,因废置已久,后改为储料栈房;中西式住房14所;另有挖泥船2艘,运泥驳船3艘,小型轮船1艘。按当时价格估计,上述资产共值规银77.3万两。 局坞分家后,原有泥船坞改建为木质干船坞,并拓长加宽,加深坞底木桩,添置水泵等设备。改建后的干船坞,坞身长375英尺,面宽75英尺,底宽60英尺,能适应4000~5000吨船舶进坞修理的需要。民国5年(1916年),江南造船所继续将坞身拓长,使其总长为556英尺,深20英尺,能容纳万吨以上的船舶进坞修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坞之一。 民国7~10年,江南造船所承造4艘万吨级美国运输舰期间,新建大船台4座,每座打桩基地长396英尺,宽36英尺,桩深20英尺,可置500英尺长的万吨船舶;船台两旁新树起重架10座,每座吊重4吨;并陆续购买民地近4万平方米,所址比局坞分家时扩大1倍以上。民国13年,江南造船所开工新建第二座船坞,次年完工。新坞长502英尺,宽61英尺,深23英尺,装备最新式的电动抽水机5台。新坞建成后,即有1艘7700吨美国商船进坞修理,因使用电动机抽水,仅耗时45分钟,为原来抽水时间的1/10左右。不久,老坞也改装为电动机抽水。民国19年后,江南造船所决定开辟第三座船坞,次年动工,分两期工程,第一期先辟长375英尺,宽89.5英尺,深26英尺,于民国23年完工;第二期又将该坞加长、拓宽,至民国25年全部落成。新坞长647英尺,宽100英尺,深26英尺,能容纳2万吨级的船舶进坞修理,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船坞。此外,还扩建了打铜厂,添建了一座海军码头。 民国27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江南造船所,将原炼钢厂和上海兵工厂(原江南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旧址,以及从老江边路到新江边路的工人居住区一并强行占为新址,使全所面积扩大到34.3万平方米。还把位于南市的三北、鸿昌、合兴等3家民资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搬到江南造船所。在日本侵占时期,所内生产设施略有扩建。计有;船体加工车间增添300吨水压机、移动式水压肋骨弯曲器;轮机部门添置长轴车床、搪床、滚齿机以及白合金轴瓦浇铸设施,动力设备部门增添200匹空气压缩机2台,新建氧气站1所。 民国35~36年,江南造船所新建成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和第二发电厂等,还修理了原有厂房69座。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撤退时,对江南造船所进行大肆破坏,所内主要生产厂房和3座船坞闸门被炸坏。1949年8月,又遭国民党飞机空袭,所内生产设施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上海解放后,江南造船所职工在国民党飞机频繁轰炸的艰苦环境下,进行边抢修、边生产,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修复3座船坞的闸门。自1953年起,江南造船厂结合老厂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了造机、修船、造船、电气和锻工等车间。扩建后的船体加工车间,面积由1890平方米扩大到5637平方米,1956年3月完成。5、6号船台的加固接长工程于1955年6月完工,紧接着进行3号船台的改建,该工程于1956年4月完成。新建的修船车间占地面积10230平方米,高16米,跨度24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内设有装配、锅炉、修船、钳工等工区以及钢材库、工具库、辅助材料库、变压器间、透视设备存放室等,并装置4台行车,最大起吊能力30吨;还配有加工能力较大的三星轧车和500吨水压机等生产设施。 1959年9月,遵照一机部九局的指示,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新建露天总段建造区和总段运输设施,改建3、4、5号船台。 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是1956年编制的总体初步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工程项目,于1960年7月开始施工,1966年建成,车间建筑面积22176平方米,厂房由1个横跨和3个纵跨构成。为适应建造万吨级船舶的需要,江南厂于1959年对2号船台进行扩建。2号船台原长174米,宽22米,扩建时在船台顶端接长53.3米成水平段。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这里下水。为了试制需要,经六机部同意,于同年7月再次改造,滑道接长17米,下水设计负荷提高到2000吨。1976年,又将2号船台接长的水平段加建成斜坡段,为“远望”号主测量船建造创造了条件。 1977年,3号船坞的改扩建开始施工,经过5年的紧张施工和设备安装,于1982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扩建后的3号船坞长232.2米,宽40米,深11.6米,可容纳6万吨级船舶在坞内修理和建造,并配备1台150吨门式高架吊车。3号船坞的改扩建完成,标志着江南造船厂已拥有建造巴拿马型船舶的重要设施。1982年起,江南造船厂再次改扩建2号船台,经六机部同意,拆除3号船台,使2号船台的拓宽有了充分的场地。此外,还建立了长6~12米,宽1~3米,厚6~34毫米,重10吨以下的钢板流水线。这条钢板流水线连续上料、矫平、除锈、喷漆、烘干,直至出料。还陆续引进数控切割、光电跟踪切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高效焊接等机械,成为具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企业。 经过老厂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新建和改建,江南造船厂的规模逐渐扩大,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具有设计、建造、修理、改装8万吨以下的各种船舶和舰艇、以及制造压力容器、港口机械、大型钢结构等工业性产品的能力。 上海解放以后,工厂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断作出贡献。1953年建成大型内河客货轮“民众”号,1956年建成中国第一艘潜艇,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艘5000吨沿海货船“和平28”号,1965年建成中国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70年代,成功地建造以“远望”号为主的三型6艘航天综合测量船、海洋调查船、远洋打捞救生船等特种工程船队,并成功地配合执行通讯卫星、远程导弹发射试验和南极考察等任务。改革开放后,工厂率先以批量承建出口船舶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先后为罗马尼亚、挪威、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建造了30多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130多万吨,并以优良的建造质量和船舶性能,受到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的好评。批量建造的6.5万吨散装货船,以“中国江南型”成为中国唯一列入伦敦租船市场标价系列的国际船型。为美国拉斯科轮船公司建造的2艘该型船舶,因质量优异,船东改名为“中国光荣”号和“中国自豪”号。1994年12月交付使用的、集中国造船工业和电子工业最高水平于一身的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95年还成功建造了大型、先进的水面舰船、集装箱船、LPG液化石油气船、三用工作船、豪华型游艇、多用途船等多类船舶。 据统计:自同治四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的84年中,江南造船所(厂)共建造各种舰船837艘,计30万吨。1949年上海解放至1995年底的46年中,共造船1100艘,计340万吨,是解放前84年造船总吨位的11倍。其中,1980~1995年的16年中,造船137艘,254.3万吨,是1949~1979年造船吨位的3.1倍。解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在修造船的同时,还为国家建造了1.2万吨水压机、宝钢2030轧机中难度大的设备、葛洲坝2号大型钢质船闸、秦皇岛码头第三期工程、上海2条越江隧道的掘进机、上海和北京天文台中国最大的回转球顶、上海市政建设投钢量近1万吨的内环线高架公路、当时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上海市政建设“三联供”U—GAS煤气气化炉,以及承建的1.65万立方米压力容器、上海体育场和上海大剧院的钢结构等重大工程项目,表明了企业在船舶制造和大型钢结构、压力容器等工业性产品上都跨上了国际水平台阶。 1980年以来,共有多种产品先后50次获国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奖,其中“向阳红10”号、“远望”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7万吨货船“世沪”号、1.28万吨集装箱“海皇·绿玉”号、2.4万吨汽车滚装船“沃乐斯夫堡”号、6.4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等获国家金质奖。企业也获得了“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全国技术进步优秀奖”、“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企业优秀管理奖(金马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上海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以及连续13年获得“全国思想工作优秀企业”光荣称号。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江南造船厂被列为国家100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改制成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金海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中全任党委书记。 江南造船厂党政主要领导人及任职时间表 机构名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中共江南造船所临时组织 孟亚人 临时工作委员会召集人 1949.7~1949.10 江南海 总支委员会书记 1949.10~1949.11 孟亚人 临时党委书记 1949.11~1950.4 党委书记 1950.4~1951.6 黄涛 党委书记 1951.6~1956.4 中共江南造船厂委员会 郝少如 代理党委书记 1956.4~1956.12 黄涛 党委书记 1956.12~1957.1 党委第一书记 1957.1~1960.2 陶力 代理党委书记 1960.5~1960.8 张浪 党委书记 1961.2~1962.1 陈华锋 党委书记 1962.5~1966.6 张震春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0.6~1970.9 党委书记 1970.9~1975.4 黄星 党委书记 1975.4~1976.10 胡沛然 党的核心小组主持人 1977.2~1977.3 党委书记 1977.3~1978.8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77.11~1978.8 张绍仪 党委书记 1978.8~1983.1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2.8~1983.7 刘哲 党委代书记(未到任) 1982.8~1983.6 王存琳 党委副书记 1983.6~1984.5 党委书记 1984.5~1987.5 王德宝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5.5~1986.12 滕一龙 党委书记 1988.2~1992.2 谢中全 党委书记 1992.2~ 江南造船所 林惠平 副所长主持工作 1949.6~1950.3 代所长 1950.3~1951.4 曾国晟 所长 1951.4~1952.10 黄涛 军代表兼所长 1952.10~1953.12 江南造船厂 郑重 厂长 1953.12~1958.8 陶力 厂长 1958.8~1960.8 张心宜 代厂长 1960.6~1961.2 厂长 1961.2~1968.3 陈华锋 厂革命委员会召集人 1968.5~1970.8 江南造船厂 张震春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0.8~1975.4 黄星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4~1976.10 胡沛然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7.5~1978.8 张绍仪 厂长 1978.8~1980.10 胡传治 厂长 1980.10~1983.4 赵福生 代厂长 1983.7~1983.9 厂长 1983.9~1987.1 孟辉 厂长 1987.1~1993.1 陈金海 厂长 1993.1~ 11. 拓展做船的方法图片如果在水上,空塑料瓶可以变身船。一般拓展训练有这类项目。 |
上一篇:2017造船最新订单(中国造船最大订单) | 下一篇:造船业总产量(造船业市场份额) |
海运发展前景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
2024年3月20日起长三角水域实施首批创新海事服务举措!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
3月18日同江中俄水运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开启运营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